• 40阅读
  • 0回复

草原信息旅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4
第2版(经济)
专栏:

  草原信息旅店
  新华社记者 徐战前
暮色苍茫时分,乌兰察布草原深处的白云鄂博灯光点点,车站附近的一家旅店门首,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的“草原信息旅店”的大字招牌,显得十分醒目。
这家旅店的主人叫白·哈日乎,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蒙古族牧民。
过去草原牧民养畜主要为自食,上交牲畜也用不着自己操心。现在要把多余的畜产品卖往外地。搞商品流通,就得了解市场的情况。这两年,草原上还出现了许多畜产品加工专业户和联合体,他们迫切地需要知道草原外面的信息。哈日乎是个精明汉子,他看牧民和外面交往多起来,就和妻子到这里办了这个“信息旅店”。
“草原信息旅店可帮了我们大忙了!”一个叫色愣的青年牧民说。去年春天,内蒙古西部草原大旱,当地蒙古马积压,牧民们很着急。哈日乎听河北、山西来信息旅店住宿的客人说,内地农区的农民们缺乏役畜,他就立即牵线搭桥,结果一次就帮牧民卖出100多匹马。色愣说,他这次来白云鄂博办事,顺便托哈日乎替他打听内地买马的客商,帮他卖掉他养的30多匹马。
现在牧民收入增加很快,购买力相应提高了,但草原交通不便,牧民购买衣物、家具,维修摩托、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很不方便,这样从南方来的个体户就格外受欢迎。哈日乎利用开旅店的便利,经常把外地来的个体户指引到需要他们的蒙古包里。
草原信息旅店有10多间平房和两顶蒙古包,室内有电视机,收音机,还有10几种报纸、杂志,主人服务态度好,因此,牧民们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南来北往的客人也乐于住在这里,旅店越办越兴旺。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