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从大洋彼岸看中国传统文化——访美国著名中国科学史专家席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从大洋彼岸看中国传统文化
——访美国著名中国科学史专家席文
  童怀 祝华新
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曾以“四大发明”称雄于世的中国发生?人们习惯于比较“在17、18世纪的欧洲,科学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并以此为参照系来寻找抑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种种因素。5年前,从大洋彼岸忽然传来一个独到的见解:这一研究思路实质上是把欧洲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唯一模式,而把在此以前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当作沉重的历史包袱。
嗬,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轻飘飘。“饱汉哪知饿汉饥”。高鼻梁的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些阻碍现代化的因素没有切肤之痛,会不会把落后当作“东方风情”来赏玩?
不久前,记者在北京见到了这位除李约瑟博士之外又一著名中国科学史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席文教授。话题从北京的烤鸭扯开去。
席文:研究中国的科学史,要把它放在中国自己的文化系统中来考察。比如,要是请我到北京烤鸭店吃饭,我不能因为烤鸭不是汉堡包就认定它不太好,就不想吃了……
记者:同样也没有必要在大嚼一顿以后,说烤鸭的味道就象汉堡包那样美。烤鸭与汉堡包毕竟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
席文:是的。其实,中国古代本身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我们还不很清楚。如果我们简单地以西方科学为评判标准,那就无法把握中国古代科学内在的思想脉络。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中国古代并没有确立数学、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的分类体系。要想了解关于植物学的知识,你得从医书《本草》,欣赏读物《菊谱》、《梅谱》,以及农书等几个几乎不相关的领域去寻找。再如中国古代的风水,你们现在看成迷信,这几年在国外却引起了很大兴趣。法国、美国的建筑师一直想建立关于环境与楼房之间的规律的理论,一看风水就认为它已经成功了。因为风水体现了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有一个高低的平衡、山水的平衡。英国一位学者甚至认为,风水在处理死者后裔关系方面还有社会学的重要性。中国古代认为自然是一体的,甚至自然、社会、人生三者之间也有感应关系,所以,对中国古代科学,仅仅研究各门科学学科是过于狭隘了,需要从整体上加以研究。
记者:甚至李约瑟博士也是按照西方近代科学的分类体系来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
席文:李约瑟在40多年前开始这项工作时,科学史家还很少,而且都是科学家出身。他最初就是一位生物化学家。除了现代科学外,他们没有别的标准。我和我的同事则有不同的背景。我们不仅受过现代科学的教育,而且受到历史学的训练,还采用人类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知识。从这些学科出发,无论是哪种文化,都应从它内在的联系去看一下,先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然后再作比较;何况每种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价值。
记者:您从人类学角度强调不同文化的独立存在和发展,却似乎忽视了我国学界热心的比较文化研究。
席文:我也常常作比较,但不象有些人那样拿古代科学零碎的方面与现代科学比。我的方法跟历史学家一样,进行共时性的比较。我要看的总是古代中国与古代欧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古代中国上层阶级一般非常保守,对未来不太感兴趣,常常用过去作标准。其实古代欧洲也是一样,压迫伽利略的人特别是这样。有些问题,不是一个中西差异的问题,而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问题。其次,我主张比较应从整体上进行,把中国一系列的观点和技术与西方相比较。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根本革新经济、政治、文化的传统面貌,也要保存传统中有生命力的因子。然而,革新也好,保存也好,一个先决条件是象席文一贯主张的那样对中国“文化场”多作一些实证的研究,首先从整体上理解它、把握它。
席文等西方学者对“欧洲文化中心观”的摒弃,是向人类文化多元观的靠拢,对于“龙的传人”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也不无启发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