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大海不是蓝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4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海不是蓝的
  刘啸
车到珠海已是深夜。走进客房,推开门窗,窗帘扬起,送进一身爽气。主人道:“阳台临海,下面就是沙滩,供享用。”
尽管外面是夜,我仿佛看到了大海日出,碧波蓝天,白浪冲刷着阳台下的万顷细沙……为了早一点见到这迷人的景象,我请服务台明早五点半电话叫醒我。
涛声撼枕,电话还没响我就醒来,裹着毛毯登上阳台,哟!天,云山雾罩;海,黄汤一片。
失望象铅块般沉,随着海蓝色的逝去,似乎大海的风韵、大海的梦幻也随之而去了。此后的一个星期,我觉得什么事都不顺心,抬头便是一片黄汤子,如同北京风季漫天飞扬的黄土,令人胸口发闷。
我国海岸线中被黄泥污染了的总共有多长,不知是否有人统计?我想大概是个令人难以平静的数字。记得我从宁波乘船到普陀山,船走了几个小时仍然四面黄水,当时亦颇感遗憾,只是没有在珠海那般突然。东海主要受长江泥沙的影响,再回想一下,在长江三峡见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其中有这么一句:“素湍绿潭”,琢磨了好一阵不得要领。正值西陵峡细雨蒙蒙,两岸山崖上数不清的小瀑布象白色的绢带,直贯长江,顿悟此乃“素湍”。“绿潭”的领会也颇费周折,明明是长江万里何以称“潭”?原来长江在三峡中九曲十八折,从一个具体的点看,都会有“山塞疑无路”之感,长江在这里实在象一个个封闭的“潭”。最后剩下个“绿”字之谜。是否郦先生担心“素湍黄潭”诗意全无,而不惜为长江“虚美”?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郦先生当时并非在做诗,而是实地考查。另一种说法只能是,1000多年前郦先生那个时代,长江是绿悠悠的,至于长江汇入的东海及普陀山一带,多半会是湛蓝一片的景观。
以上推测不是毫无根据,北京西郊的永定河,现在的单位含沙量仅逊黄河一筹,在国内居亚军。望着泥浆搅动的永定河,谁能相信它在汉代以前曾经有个使人陶醉的名字——“清泉河”!往后走,名不副实,更名为“浑河”、“小黄河”。后又因泥沙严重淤积,经常决堤改道,又更名为“无定河”。清初大治天下,疏通河道,加固河堤。皇帝希望“无定河”不再决堤闹事,经一番整治,一厢情愿地定名为“永定河”,此后依然经常决堤成灾。
蓝色的蜕变,无疑是历史演进中的重大缺憾,它不是某一代人的责任,也不能指望某一代人能够把江河湖海的蓝色都变回来。当我漫步在珠海的沙滩上,看到一群游戏野炊、欢歌笑语的小学生时,一股强烈的愿望油然而生:不仅是我们这代人,而且要让每个中国儿童都知道:“大海应该是蓝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