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让商店的“眼睛”更媚人——全国首届“金橱窗”活动在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5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商店的“眼睛”更媚人
  ——全国首届“金橱窗”活动在北京
  本报记者 刘桂莲
“小雨中的回忆”,这是北京市百货大楼一个橱窗的标题,多么充满诗情画意!和这标题相配的是用美丽的西湖伞精心布置的橱窗:雨中行走的人物,夸张的雨滴,空蒙的景色,柔和朦胧的灯光……设计者给商品创造了一个最能表现自身价值和特色的“环境”。
这个橱窗,是北京市百货大楼参加由商业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金橱窗”装潢陈列艺术评选的作品之一。它们是在等待专家评比之前,陈列出来供顾客评点的。
和百货大楼一样,北京许许多多大小商店,都精心准备了参加评选的作品,并陆续陈列出来。这些橱窗以名、优、特、新产品为主角,设计精心,表现形式各异,多姿多彩。
商业橱窗,是顾客和厂家之间的“桥梁”。在欣赏橱窗之时,北京人自然会想起1982年蝙蝠电扇在西单、王府井商店橱窗露面时的情景。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不断运转着的电扇和记载运转情况的说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此,“蝙蝠”迅速飞入千家万户,蝙蝠电扇名声大震。近年,随着人们对商品选择性的增强,随着工厂、商店进一步搞活,商品橱窗在介绍产品,指导消费、传播信息方面的作用倍受重视。北京百货大楼、西单商场每年要举办200多个展销会,配合展销,许多厂家都要求搞个展销橱窗,商店的橱窗早已显得不够用了,厂家要事先排队预订。产品竞争,橱窗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商业橱窗是集装潢、陈列、广告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艺术,也是集经营管理者和美术工作者的创造性于一身的产物。西单商场的橱窗设计者说,他们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来准备评比橱窗的,既要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在艺术构思上也要有所突破。他们要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出自己的水平。
人们说,橱窗是商店的“眼睛”,不仅可以反映出商店的经营水平,也可透视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生产水平、经济状况、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金橱窗”是有限的,但“金橱窗”活动却可以推动北京市几百个商店的几千双“眼睛”闪动起来,让祖国的首都显得更有生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