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又是春光一片——看陈爱莲第二台舞蹈晚会感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8
第8版(副刊)
专栏:舞榭歌台

  又是春光一片
——看陈爱莲第二台舞蹈晚会感言
  赵国政
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在华超、季锦武、田野、陈婕等人的协作下,向首都观众推出了她的第二台舞蹈晚会;这是她在表演艺术的长旅中为自己开创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人们都知道,作为形体艺术的舞蹈,要求它的表演者除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人生阅历外,最现实的就是他们的肢体要有急骤的伸张、瞬间的收缩、飘洒的轻柔、爆发出力度的种种能力,才能完成舞台表演的使命。但是,无情的岁月、年轮的递增、体力的衰退,一天天地削弱着这种能力,剥蚀着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
然而,在这一般的规律中也有例外。你看,还差一年,陈爱莲便将年逾半百。可她在双人舞《拾玉镯》(曹之光编舞)中通过那双富于青春魅力的眼神、细微丰富的形体表情,却能把个刚到豆蔻年华的孙玉姣表现得娇羞稚嫩、芳影怜人。在另一个双人舞《黄昏》(她自己编舞)中,把当代大学生青春期的充沛和旺盛,对未来、对生活满怀的梦幻和诗情,体现得肖似神居、明媚动人。舞剧《繁漪》(胡霞霏、华超编舞)是晚会中既需体力又需技术的重场戏。但是你看,她那些张力很大的跳跃,稳稳当当、干干净净的各种旋转,以及空中地面跌宕起伏的双人舞技巧,完成得却是绰有余裕。自然,台下的观众、舞界的同行,对她的晚会会有不同的领略。而对于我,却从中得到这样一个信念:作为人,生命有限;作为表演艺术家,舞台青春终难久留;但信心、毅力、苦斗,的确可以伸延艺术的青春,为自己的艺术生涯再辟一片春光。
作为舞蹈表演家,其职能就是要把编导意念中的艺术形象,赋予生命,赋予灵魂,赋予与其心魂相宜的舞蹈动作。一句话,就是把编导的舞台构想变成舞台的现实。这是一项凝聚着才能和心血的创造性劳动。这方面,陈爱莲具有不可多得的才华。她是一位极其严肃、极其勤奋的创造者。每当一个新的角色摆在面前,她都要对其作独特心态的分析评价,几乎象医生对其解剖对象那样一丝不苟。唯其如此,她才完成了从生活的陈爱莲到舞台形象的嬗变。她自己的首创作品自不必说,即使别人演过的作品一经她手,便具有了她的特色和美感。舞剧《繁漪》曾经由森小凤和蔡红演过,前者以内在情感取胜,后者以技术娴熟见长。可是经陈爱莲创造后,更强化了这个人物的特性,使之内外相谐、浑然一体,把繁漪这个身遭不幸、同时也为他人铸成了不幸的复杂性格表演得恰到好处。
在舞蹈风格上,陈爱莲向以中国古典舞著称;在形象塑造上,留给人们更深的则是窈窕淑女的印象。而在这台晚会里,无论其风格和形象都呈现着多样化的格局。对此,有人点头称道,也有人可能有异议。不过我想,在这改革开放的大潮里,既要允许艺术家遵循以往的创作轨迹,也应允许他们拓宽审美视野,掌握多种风格和手法,以便更紧地追踪时代,贴近今人,观照千变万化的当代生活。在《钟声》(张明伟编舞)中,她所扮演的“舞蹈女神”有个反复出现的舞蹈动作——两臂不断地向着前方推拨。这使人似乎产生一种联想:正是她自己,在拨开艺术理想的雾障,推开新的舞蹈圣殿的门扉,象是在寻找自己,又象是在探索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