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对企业承包要加强分类指导 吕东就当前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提出八点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9
第2版(经济)
专栏:

  对企业承包要加强分类指导
  吕东就当前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提出八点意见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国家经委主任吕东在最近召开的承包政策研讨会上强调,在全国大部分企业已经或将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形势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研究承包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分类指导,抓好成功率。
这次由国家经委调查研究室召开的承包政策研讨会,邀请了部分省、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经委从事企业改革研究的同志参加。会上各地同志交流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进展情况,着重研究了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一些具体政策问题,围绕如何把竞争机制引入承包、如何处理好确保财政上交和增强企业后劲的关系、如何在承包中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如何逐步解决税后还贷等问题,各地同志结合本地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政策性建议。
根据会议的讨论情况和各地同志提出的问题,吕东就当前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提出了八点意见: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目前,各地与中央的财政关系不尽一致,企业状况也千差万别。因此,承包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搞好,在发展中不断加以完善,不必千篇一律,不要被一种形式所束缚,强求“一二一齐步走”。
——一定要坚持承包的原则: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承包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承包的原则不能变,否则就不叫承包经营责任制。条件不成熟的宁可暂时先不包。
——承包要兼顾三头:一保财政稳定增收,二保增强企业后劲,三保提高职工生活福利。承包就是要让企业承担这三方面的风险,而不是减税让利,给企业以优惠。
——承包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要立足于挖掘内部潜力。承包后,企业增加收入有两条路:一条是靠乱涨价,这是条邪路,非把承包名誉搞坏不可。另一条是眼睛向内,通过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承包要和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基础工作、推动企业升级结合起来。
——承包的工作重点是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要通过承包,推动企业领导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组织机构等方面的改革,不做好这些工作,承包的基础就不牢固。
——要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入承包,实行基数招标,厂长招聘。这是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深化企业改革的新课题,它有利于发掘人才、培养造就一支经营者、企业家队伍,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但做好这项工作要有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可先在中小型企业进行,大型企业可先在分厂、车间试行。
——创造条件,解决税后还贷问题。税后还贷有利于克服企业盲目投资的倾向,提高投资效益,承包为税后还贷创造了条件。但一下子全部转过来比较难,要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解决,要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和产业改革、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行业规划结合起来。
——承包企业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从战略上看,促进技术进步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将来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搞不好,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差距还会扩大,在世界竞争中可能就没有我们的地位。承包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所有承包企业都要把多创的留利主要用来搞技术进步。这样,企业才能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