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种良畜壮——记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的四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31
第4版(要闻)
专栏:

种良畜壮
——记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的四十年
王学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内蒙古草原最富特色的画卷。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年来的牲畜改良工作,犹如一支妙笔,为六畜兴旺的画卷增添了魅人的光彩。
从“零”起步
自治区成立初期,内蒙古几乎没有良种和改良种牲畜。
1956年内蒙古首次引进1400只新疆细毛种公羊时,是32名内蒙古畜牧部门职工手执羊鞭,从新疆西部巩留县出发,风餐露宿,翻过海拔4000米的大雪山,徒步赶羊700公里抵达乌鲁木齐,然后装车运回内蒙古的,历时逾两月。这就是内蒙古牲畜改良史上著名的“万里赶羊记”。1957年,第一批新疆细毛羊杂交后代活蹦乱跳地出现在内蒙古草原。
30载春秋交替逝去。如今,从零起步的内蒙古,已成为全国培育地方良种畜最多的省区和国家重要的良种畜生产基地。她的良种和改良畜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35.6%。生产的绵羊毛、半细羊毛、山羊绒、驼毛居全国首位,羊肉、细毛位列全国第2,牛肉在全国是第3位。
引进变成了输出。从70年代初期,内蒙古自己培育的良种细毛种公羊开始到兄弟省区繁衍后代。近几年,内蒙古输出的优良种畜已有数万头(只),辐射面达20多个省区。
1983年10月,内蒙古培育的良种肉羊乌珠穆沁肥尾羊装上远洋货轮,驶出秦皇岛港,开向阿拉伯海湾国家。到1986年底,内蒙古乌珠穆沁肥尾羊连续4年出口14.33万只,共创汇600万美元。
下去与上来
牲畜改良是科学,科学包含智慧,也包含辛苦。在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的硕大“园地”上,有多少埋头苦干的“园丁”啊!
当牲畜改良刚到草原,大多数牧民是不相信人工授精就能得到“牛娃娃”、“羊崽崽”的。新组建的牲畜改良队伍,人员少、人才缺,工作难度极大。但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培训、一边操作。“技术下不去,改良上不来”。每到配种季节,他们全部下乡,蹲在配种站,说服农牧民,硬是点点滴滴地将改良工作推开了。
高级畜牧师、绵羊改良专家涂友仁,是位四川人。1958年他调到内蒙古后就与绵羊改良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内蒙古的畜牧事业,他学会了蒙古语。他长年奔波于牧区,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四川蒙古人”。他牵头写成的一些关于内蒙古牲畜改良的著作,为指导牲畜改良工作立下了卓著的功绩。
王睦生,广东人,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从1959年来到内蒙古搞实习起就决心献身边疆的牲畜改良事业。为了获取解决改良关键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他每年有一半时间跑牧区。每次回家,爱人说“住旅馆的来了”,孩子则问:“什么时候走”。
刘雅青,一位女科研人员,为了搞好改良实验,头两个孩子刚满周岁就断奶,第三个孩子干脆送到外地,却不幸夭折。她主持的绵羊冷冻精液保存技术一举获得国家农牧渔业部和内蒙古两项科技进步一等奖。
正是他们,自1971年以来,搞出牲畜改良繁育科研成果17项,普及了人工授精加速改良的配种方法,培训出15000人的农牧民技术员大军。
正是他们,打破了某些外国专家“内蒙古干旱草原不能发展细毛羊”的断言,先后培育出5个细毛羊地方良种。
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使内蒙古畜牧业踏入了从内涵上扩大再生产的新天地。1986年,内蒙古有34个旗县实现绵羊改良化,占全区旗县总数的1/3强,24个旗县改良牛超万头,占旗县总数1/4,一批商品畜牧业基地初步形成。与1947年相比,内蒙古的牲畜头数增长了3.6倍,畜产品产量增长了5.75倍,产值增长了6倍多。这就是改良与效益的关系。
改革与改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草原。改革的兴起,使牲畜改良工作真正变成千百万农牧民自己的事。
牧区改革开始时,有不少人担心:牲畜分群到户,原有的良种畜群被拆乱,家家牛马羊驼“小而全”,改良工作难搞了。改革的实践很快使这种担心烟消云散。
有了经营自主权的个体农牧民追求效益的积极性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他们开始自动调换牲畜,突破“小而全”的畜群经营方式,走专业化养畜的路子,在牲畜改良上舍本钱,下力气。
伊克昭盟乌审旗图克苏木梅林庙嘎查牧民旺丹尼玛,采用常温高倍稀释精液人工授精新技术,用了4年努力,使自家的绵羊全部实现了良种化。4年间,他的羊群从20多只发展到百余只,年产毛量由70公斤增至500多公斤。
近年来,哲里木盟群众自筹110万元资金购买良种公羊。1986年,巴彦淖尔盟农牧民为引进细毛羊和奶牛,自筹的资金达700万元之多。有人说得好:“过去搞改良,是国家拿钱说服农牧民,如今是农牧民自己拿钱搞改良。”在“改良热”中,全自治区出现了2万余户配种专业户,使改良工作锦上添花。
改良部门也在改革中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过去的行政管理型改变为面向千家万户的多渠道服务;实行了资金、物资投放使用和技术服务的“效益回收”、“有偿服务”;行政技术双承包,技术联产承包,配种保险合同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承包制应运而生;技术培训工作在加速,近年来平均每年培训农牧民近万人次。
可以预言,内蒙古的牲畜改良工作将日益兴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