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争当企业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01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争当企业家
水亭
一股创办企业的潮流最近几年正席卷意大利各个角落。不少人尽管月薪优厚,但再也不满足于自己的雇员地位,纷纷“解甲归田”,自办企业。1985年全国冒出的新企业有35万家,比破产倒闭的企业多一倍。1986年又增加了35万家新企业。在这个国家里,不畏风险、刻意创业者象雨后春笋,越来越多。
这股潮流是怎样掀起的?原因很多,可以说,强大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在逆境中奇迹般地发家复兴的一些企业。14年前,能源危机的乌云密布西方世界,85%以上的能源依赖海外的意大利,危机的冲击波遍及各个领域。此时如何摆脱困境,许多企业面对困难,逼得它们苦心经营,闯出新路,获得成功。靠谷物贸易和水泥生产起家的费鲁齐集团就是如此。这个私人集团的老板卡尔迪尼披荆斩棘,砺精图治,几年内竟使集团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农业、食品跨国公司。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式企业,如今一鸣惊人,分公司遍及西欧、南美、北美许多国家,年销售额高达130亿美元。而卡尔迪尼在西方经济、金融世界中一跃而起,名声显赫,这引起人们深思,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意大利《生意》月刊认为卡尔迪尼本人精力旺盛,才思敏捷,有冒险精神和战略眼光,而他又有一个善于变革的精干班子,22人,年岁在30到50之间,精心管理着散布在欧美两大洲的100家企业。意大利报刊佩服创业者老费鲁齐的眼力,他深知第一把交椅的作用,早就安排好女婿卡尔迪尼接班,而没有考虑才华欠佳的几个子女。事实证明人的因素对企业成败的决定性意义。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战胜了能源危机和市场竞争。“活力”产生于“不知疲倦的经营头脑”。许多中小企业从节能、技术、质量、效益上大做文章,出奇制胜。在都灵郊区卡那韦塞的一片绿林中,有个费诺利奥家庭企业,几乎无人所知。企业主带着几个雇员硬闯质量关,生产的飞机零件赢得了大西洋两岸厂家的信赖,波音公司、意大利飞机制造公司等竞相前去订货。38岁的高级工程师保罗·科罗那精通电子计算机技术,他被一股“办企业热”所吸引,决定辞职回家,在都灵开了个家庭企业。他日夜苦心孤诣,发挥技术优势,产品打开销路,几年后的年销售额达846万美元。他认为,头脑里装的科学知识每天都可变成财产,问题是还要付出血汗的代价。
意大利素有“制鞋王国”之称。据统计,世界上几乎50%的鞣皮机和制鞋机产于意大利。制造这些机器的是800家企业,雇员总数8000人,大多是中小企业。近年来,它们的产品挤进了世界各地的市场,年销售总额达7亿美元。靠的是什么?意大利机械协会会长马里奥·布鲁奇认为,靠的是“激光、电子、机器人、自动化”。在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头脑敏捷的中小企业家认识到技术因素的意义,许多中小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过去,常把简陋设备与中小企业划等号的概念早已过时。
正是这些中小企业与众多的新企业家们的努力拚搏,创出了路子,促进了意大利经济的发展。《快报》周刊估计,到1990年,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将达400万家。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对此深有感触地说,今日,在意大利,争当企业家最吃香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