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高校科研应走自己的路——复旦大学高效节能灯诞生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0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述评

高校科研应走自己的路
——复旦大学高效节能灯诞生的启示
本报记者 萧关根
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上海复旦光源照明公司研制成一种可在各种灯具中使用的电控式紧凑型高效节能荧光灯(ECF灯)。经测定,它比白炽灯节电80%以上,比普通荧光灯节电40%以上。用户反映,ECF灯启动快,显色好,发热少,寿命长,没有电极闪烁和频闪效应,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理想照明光源。最近,国家教委主持了对ECF灯的鉴定,同时通过鉴定的还有紧凑型高效节能荧光灯(EF灯)和3U形平面高效节能荧光灯。专家们认为,ECF灯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我国节能荧光灯研究中唯一通过国家级鉴定的成果。
我国新一代荧光灯的诞生是十分可喜的,更可喜的是它对高等学校如何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不能忘了自己的创造。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研究异型荧光灯节能光源是从1981年开始的。当时,主要是学习了国外刚问世的H灯和SL灯的技术,由于没有创出自己的特色,甚至在外形上都与国外的相似。后来,研究人员决心开发研究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节能光源,向低功率化和紧凑型方向努力。经过调查研究,新光源采用与国外流行的双π形不同的双U形,并配上高频电子镇流器。结果,ECF灯不但新颖别致、重量轻、体积小,而且克服了电极闪烁和频闪效应两个缺点,造价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1/4,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现在,美、英、法、加等国家的客商纷纷要求订货、购买专营权和合作生产。
——技术上要创新,理论上也要有突破。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有很强的技术储备。他们在技术上有所创造,应该说是没有太大困难的;但作为一个大学的研究所,理论研究又是它的优势和特点。理论研究的成果往往比技术成果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他们在研制80年代新的节能荧光灯的过程中,系统地解决了紧凑型荧光灯的设计理论问题和电子镇流器电路与荧光灯特性的最佳匹配。这些开创性的贡献,对于研究开发电子镇流器和高效节能光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视工程技术开发,使研究成果迅速变为工业产品。有人作过这样的测算:如果用ECF灯全部代替白炽灯的话,全国每年可节电300多亿度。然而,这只是一种设想。要使设想变成现实,首先得使ECF灯走出陈列室和展览厅,成为商店柜台上的商品。多年来,研究单位已经重视了成果的推广应用,但比较多的还只满足于转让科研成果,而对于受让单位能否把成果变为合格的产品,并不太关心。复旦大学却不一样,很重视工程技术开发,即设备开发。他们认为,开发生产ECF灯的设备,在某种程度上比研制ECF灯更重要、更艰巨。1985年5月研制出第一支灯管后,他们就集中很大力量一项一项地设计、试制生产设备。现在,一条单班年产10万支灯管的生产线已在浙江绍兴建成投产。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另一条年产50万支灯管的半自动生产线也已列入计划。研究所的同志还介绍说,他们已在上海、绍兴、深圳、延边、南京等地建立了生产新型节能荧光灯的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