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开辟更多的绿洲——巴西东北部农业灌溉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04
第6版(国际)
专栏:巴西通讯

开辟更多的绿洲
——巴西东北部农业灌溉区见闻
本报记者 吴志华 兰才基
巴西东北部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贫困落后地区。昔日,这里赤地千里、人迹稀少,长期干旱给当地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是今天的东北部已经开始改变模样。我们访问的佩特罗利纳,就是通过引水抗旱发展起来的一个绿洲。
佩特罗利纳位于伯南布哥州内地,距沿海城市累西腓776公里。刚下飞机,前来机场迎接我们的迪尔曼先生就兴冲冲地直接把我们带到附近新建的灌溉区参观。
汽车先到灌区的“源头”,只见从巴西中部高原发源的圣弗兰西斯科河黄水浊浪,蜿蜒曲折地由南向北而来。河两岸沟渠纵横,到处是一块块整齐得如同棋盘一样的农田,展现出丰饶的景象。“东北部只要有水,就有一切。”迪尔曼一面开车,一面对我们讲述引水灌溉的情况。东北部是一块未开发的宝地,有了水,什么都可以种。在佩特罗利纳,圣弗兰西斯科流域发展公司利用河水灌溉,发展农业,已经建立起8个灌溉区。
第二天,我们到一个名叫“仙人掌”的灌溉区参观。灌区有水浇地382公顷,沿圣弗兰西斯科河左岸伸展,河边的扬水站每小时可扬水2600立方米,长达24公里的水泥主干渠四通八达,阳光下渠水闪着银光汩汩流淌。农田实行喷灌作业,因为这里土壤蓄水能力低,喷灌可以节约用水近1/3。灌区内,各类农作物长势良好,甘蔗茂密成林,果园香飘四溢,蔬菜田畦畦翠绿。灌区农业合作社社长卡尔瓦略是当地最早的移民。他说,引水灌溉后,天旱地不旱,农业生产有保障,一年可以收获两季。全区种植的甘蔗、大豆和水果蔬菜,每公顷的单产均比旱地成倍增长,牧业、副业兴旺,发展很快。
随着灌区农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原来只有几十户人家的佩特罗利纳镇,如今已成为东北部腹地上一座新兴城市。这里生产的粮食和蔬菜水果,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有些农产品还销往南方各州或用于出口创汇。城市附近建立起20多家工厂,加工当地生产的农副产品,并为农业和居民生活服务。
佩特罗利纳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巴西政府执行农业灌溉计划、开发东北部所取得的成果。东北部干旱地带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全年降雨量仅400毫米,而蒸发量大,光照时间长。历史上每隔13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大旱灾,河溪干涸,土地龟裂,灌木枯黄,牲畜大批死亡,人们纷纷背井离乡。据有关资料记载,上世纪末的特大旱灾曾使东北部50万人死于饥渴。由于干旱,几百年来东北部的经济发展缓慢,直到50年代,当地的人均收入还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
东北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8.2%,人口占全国的29.3%,因此,开发东北部同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6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就把开发东北部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坚持引水抗旱,推广农业灌溉,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最近几年,巴西政府进一步扩大在这一地区的投资,并吸收外国的农业技术和贷款来推动东北部的开发。
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在东北部已建成大、中型水库263个,灌溉区66个,灌溉面积达7.5万公顷。此外,还修建了许多与灌溉有关的农用电网、公路、通讯设备和农机修理厂。政府还为私人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和技术援助,培训灌溉技术员。去年,巴西政府设立农业灌溉部,制定了1990年前在东北部再建灌溉田100万公顷的计划,加速推广农业灌溉,让更多的绿洲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