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从山泉到大海——传记纪录片《徐向前》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04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从山泉到大海
——传记纪录片《徐向前》观后
徐深吉 罗应怀
在庆祝我军建军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几位红军老战士相约,观看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传记纪录片《徐向前》,大家交口称赞:此片拍得真实、亲切、生动、感人!
这部60多分钟的影片,以珍贵的史料、壮丽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热情讴歌了徐向前从士兵到元帅、戎马生涯60年的光辉历程。
它是一帧历史的画卷,展示了徐帅勇征善战、迭摧强敌的丰功伟绩。影片中记述的这样一段细节富有极深的含义:1931年3月,徐帅在双桥镇战斗中指挥红军歼敌5000余人,俘敌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取得空前大捷。审讯俘虏时,徐向前问岳维峻:“你认不认识我?”岳回答:“听说过,不认识。”徐向前风趣地说:“你不认识我?北伐时你是国民革命军二军军长,我在你手下当参谋。”岳维峻连连点头:“蒙多多关照,多多关照!”当年的参谋成为胜利的将军,当年的将军当了受审的俘虏,这是偶然的巧合,也反映出一种必然的结局。
徐帅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指挥红军多次粉碎敌人围攻,发展壮大了红军,开创了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全盛局面。在长征后期,在河西走廊,他指挥西路军与马家军殊死鏖战4个多月,歼敌25000余人。虽然付出了重大代价,却吸引着10万敌兵西向,为保证陕北总后方的安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他带病坐着担架上前线指挥的镜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挂甲庄指挥了临汾战役。当年闯王李自成未能攻破临汾,挂甲而去。今日徐向前指挥我解放大军,经72天攻坚战,全歼临汾守敌25000人,活捉敌总指挥梁培璜。
徐向前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他是打出来的将军,打出来的元帅,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军的创建与发展和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它是一首壮美的诗篇,歌颂了徐帅文韬武略、指挥超群的杰出才能。影片告诉我们,徐帅的军事思想和领导指挥艺术,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摸索、探求,不断发展完善的。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他深入敌后领导抗日游击战争,针对冀南平原的地形,提出了建立“人山”的战略思想。他说:“河北平原人口稠密,假如我们能把广大人民推动到抗日战线上来,造成游击队的人山,我想,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山,也没有这样的山好!”他发动群众,挖了上万里的道沟,在平原上造起一座座“人山”,使抗日游击战争,势如烈火燎原,迅猛发展。
影片犹如一道清清的山泉,反映了徐帅百折不挠、坚强无畏的崇高品德。它以其清新的格调,把我们引到徐帅的身边。徐帅出生于五台山,战斗在莲花山、大别山、秦岭、大巴山、夹金山、祁连山、太行山,他是大山的儿子,具有大山的性格。但编辑没有拘泥于大山的形象,却独具匠心地选择了山泉水,来表现他曲折跌宕的坎坷经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影片借助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这句词在片中重复了三次。第一次,影片在序中引用,是告诉观众,徐帅是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经历。第二次,是在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于陕北时,它告诉人们,胜利来之不易。徐向前带领红四方面军,历尽艰难险阻,冲破层层磨难,经过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最终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北上战略方针。第三次,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四人帮”被彻底粉碎之后。一个个闪光的镜头,反映了我们的老帅坚信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真理一定能够战胜谬误,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的共产主义信念。
徐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普通党员;是元帅,也是普通一兵。影片的结尾,充满诗情画意:他已耄耋之年,衣着朴素,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向海滨。他精神矍铄地凝望着广阔无垠的大海,海上涌来层层碧波,卷起涛涛海浪。他在望,他在想,望着海峡对岸的变幻风云,想着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