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继续发展水利战胜华北旱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1-19
第2版()
专栏:

  继续发展水利战胜华北旱灾
刘宗耀
发展农田水利,是战胜旱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最有效的办法。
华北春季亢旱,雨量多集中在七、八月间,常常先旱后涝,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很大。华北区每年平均雨量约为四○○至六○○公厘,因为落雨的时间太集中,不及时,远不能满足农田的需要。所以在华北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十年九旱”。华北区前年的旱灾较严重,今年若干地区又患旱灾,而以察哈尔、绥远两省为最重。
两年以来,华北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和旱灾进行了严重的斗争。华北五省新凿水井九万眼,添置水车十四万辆,修建大型渠道三○处,小型渠道四千处,这对战胜旱灾,提高产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还只是初步的,全华北的灌溉面积,现在还不到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因此,华北人民还摆脱不开旱灾的威胁。为了战胜旱灾,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华北区灌溉的水源有两种,一种是地面水,主要是河流;一种是地下水——水井。华北的河流,因为受气候和地势的影响,平均流量与洪水流量相差很远,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蓄水工程,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华北五省,除绥远可以利用天然河流灌溉该省大部农田以外,其余各省,单靠河流的水量,解决不了灌溉问题。因此,水井在华北成了主要的水源。例如河北,百分之八十的水田是用井水灌溉的。平原省大部水井的出水量,赶不上水车的汲取量,必须在井底钻孔安置竹管,引取下层水泉(以下简称下泉,一般下泉在井底以下一、二十丈),才可得到足用的水量。两年以来,井水灌溉在平原省发展得很快。察哈尔省接受了今年旱灾的教训,亦准备大力开展打井运动。因此,发展水井灌溉,是解决华北干旱的主要方法。当然在有渠道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应该尽可能地发展渠道灌溉。
一、如何发展水井水车?
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是发展水井水车灌溉的首要工作。
在没有灌溉习惯的地区,群众还不知道浇地增产的好处,多不肯投资打井。在这些地区,应该用典型示范的办法,首先合理地运用旧井,组织积极分子安置水车。并用算账办法,使群众了解变旱地为水地,对提高产量所起的作用,给打井运动准备思想基础。
在有灌溉习惯的地区,群众对浇地增产已有认识。但因土地分散,一户打井不合算,或因资力小打不起,所以有些农民宁可种旱地。河北、平原两省发动地邻互助打井,伙买水车,已有很多成绩和经验。大名县组织打井互助社以解决资金问题,组织打井互助会以解决地邻伙打伙浇问题,都是推动合伙打井买水车的好办法。规定井水出卖价格,亦可促进水车水井的发展。发动群众制订使水公约,扩大已有水井的灌溉面积,使每眼井能浇地三十至五十亩,也是很好的办法。
有些群众在打井时,顾虑有流沙、水质坏或水量少,或顾虑技工的技术不良,不肯轻易尝试。平原省有几个专区,曾经开办打井下泉训练班,成绩很好。该省若干地方人民政府,聘请成绩特优的打井技师,经常到各处巡回工作,推广优良技术,起了很大作用。平原省汤阴县利用打井贷款,由银行、打井户、烧窑户几方面订立合同,烧窑户用款,打井户偿还,办法很好。水车的生产要早计划,早准备,不但要作全年计划,而且要作逐月的采购和生产计划。去年河北省若干私营水车工厂,因无工作被迫停工,就是计划不周的结果。
二、如何发展渠道灌溉?
旧的被封建势力所把持的渠道管理机构,在华北基本上已被摧毁。有些地区已经成立了以河系为单位的统一机构。要想把渠道管理好,第一要发扬民主,第二要健全机构。各地的组织形式虽不同,但已向着民主的方向发展。在渠道管理机构中,应有足够的干部,负责征收水费和保养修建等工作,并掌握水量的分配。增加工作干部,当然增加了开支,但与扩大灌溉面积的收益比较起来,这种开支是很小的。旧灌溉区的群众,已养成浪费用水的习惯,一旦加以限制,很容易引起反感,需要进行长期的节省用水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使他们认识到多浇水不但不能增产,反会减少产量,损坏土地质量。
为达到控制和有计划地分配水量的目的,必须:一、设立能够操纵水量的建筑物;二、掌握确实的灌溉面积;三、掌握作物的需水时间和需水量。建筑物必须是永久性的,在支渠口修建分水闸,在斗渠口修建斗门,必要时配置铁锁。平原省广济渠的灌溉面积,一九四九年只九万五千亩,经改善后,一九五○年已增至二十四万亩。可见旧渠道的工程及管理的改进工作是很重要的。农作物的需水时间和需水量因地而异,经过试验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来。河北、平原两省每秒立方公尺的水平均只浇地约一万亩,这无疑有很大的浪费,如果加以合理的控制,在棉麦地区,扩大到三万亩是不成问题的。
中小型渠道修建较易,目前应尽可能的发展这种渠道。动员山区群众作小型塘坝,挖蓄水池,一方面可以截洪拦沙,另一方面还可以蓄水浇地。华北的水源不足,河流中涓滴之水全是珍贵的,所以应多作蓄水库。各大河系的工程规划,现在即应开始。
在华北区除发展水利预防旱灾外,还必须依靠各种防旱抗旱的耕作方法,及时发动群众耕、锄、耙、耢以保持土中的水分。河北省杨秀峰主席、平原省罗玉川副主席,今春曾率领大批干部下乡,动员群众抗旱植棉,不但完成而且超过了原计划的植棉面积,成绩很大。养成广大群众防旱抗旱的耕作习惯,是很重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