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沈阳市国营工厂增产节约运动经验值得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1-20
第2版()
专栏:

  沈阳市国营工厂增产节约运动经验值得推广
本报特约记者 薛光军
编者按:这篇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沈阳市国营工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经验。文中提出的加强企业中的政治工作、实行劳动与技术相结合、技术人员与工人相结合、实行国家利益与工人利益相结合的奖励制度、领导干部深入车间等经验,对于全国企业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
沈阳市各国营公营工厂,于八月份先后展开了增产节约运动。到九月底止,该市各厂已经给国家增产节约了价值一百六十万吨粮食的财富,等于各主管经济机关所分配的全部任务(二百万吨)的百分之八十。其中有十四个国营工厂,已平均完成和超过了各主管机关所分配的全年任务的百分之二十。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在人民政协会议全国委员会上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号召。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凯丰同志在十一月五日的全市干部大会上,又提出争取完成价值二百五十万吨粮食财富的奋斗目标。
在爱国增产节约竞赛运动中,沈阳市各国营公营工厂职工的情绪异常高涨。某工厂十二车间实行了 “红旗检查,蓝旗督促”的方法:规定完成计划进度者插红旗,完不成进度者插蓝旗。开始曾有部分工人和少数小组插蓝旗;不久,工人提出争取“满堂红”的口号,使整个工段都插满红旗,在每个工段都完成进度后,十二车间也作到“满堂红”了。接着全厂职员和技术人员,也都卷入了竞赛运动。冶炼厂、某工厂、制药厂,也展开了全厂规模的竞赛,过去经常留在运动外面的辅助部门和勤杂人员,都参加了竞赛。这次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展开了改进技术、改善劳动组织、改造工具的“找窍门”运动。只机械局所属五个工厂的不完全统计,群众提出并实现了的“窍门”,即达二百三十五件。这些窍门对提高生产起了很大作用。造纸六厂直属车间工友在抄纸机上多装了一个卷纸滚,一小时能多出五米纸;三号抄纸机换了一个变速轮,生产效率平均由每秒五十米提高到五十五米。机器一厂工人把产品的部件分成主要、标准、精密与一般四类,按每类部件工序要求,组织了各种机床混合编组的联合小组,代替过去单纯按照机器种类编制班组的不合理的生产组织,使生产效率提高将近一倍。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与职工政治觉悟的提高分不开的。各厂行政、党、工会、青年团对于广大职工,进行了关于增产节约运动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的普遍深入的教育,使广大职工认识了发展工业对于巩固国防的重大意义,认识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大大提高了全体职工的主人翁的责任感,鼓舞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某工厂在制订操作规程时,几乎所有老工友都表演了自己的“窍门”。在过去,这是很难作到的。职员和技术人员,在运动中也有了很大进步。他们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加强了。技术人员与工人合作找窍门,检验人员下车间,职员帮助工人订增产节约计划,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了。
应该指出,沈阳市各国营公营工厂的增产节约运动仍是很不平衡的。地方工业(包括机关、部队经营的企业)远远落在国营工业的后面;这些工厂的群众至今仍未充分发动起来,有关部门正在加以帮助。国营工厂中比较先进的,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计划,正在进一步发动群众,增订计划,加强车间工作,使运动走向深入和经常;没有完成计划的,正在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找窍门”运动,争取超额完成增产节约计划。
(二)
沈阳市各国营公营工厂中的增产节约运动,一般是经过三个阶段开展起来的。即:学习文件,明确方针;挖掘潜力,订出计划;寻找窍门,开展竞赛。
该市最初发动增产节约运动的时候,许多工厂的干部,对增产节约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他们的单纯财政任务观点是相当严重的。加以上级机关最初分配的任务数字比较低,完成这种任务比较容易,所以他们就不大注意发动群众挖掘潜力了。有些工厂的领导干部曾经把正在进行的质量大检查和增产节约运动对立起来;他们不认为质量大检查是增产节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为这些工作,只能一件一件的作,不研究如何使之密切结合,因而影响了增产节约运动的迅速开展。上级领导机关发现上述两种思想后,立即通过报纸,连续地进行批评,并不断介绍依靠群众发挥潜力的典型经验。许多走了弯路或运动开展不起来的工厂,重新组织干部学习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市工作会议的文件,统一了干部思想。接着在全体职工中普遍深入地进行关于增产节约的意义与方针的教育,并结合这种教育订出计划,发动群众,挖掘潜力。运动的经验证明:订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从工厂到小组的增产节约计划,把潜在能力变为计划任务,把政治号召变为群众行动,这是保证完成增产节约任务的第一个关键。订立小组增产节约计划的过程,是一个教育与发动群众挖掘潜在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过程。因为不深入教育群众,不提高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批评群众中的个人主义与生产中的保守思想,就不可能依靠群众发掘潜力,也就不可能订出先进计划。事实证明,领导机关作的计划往往是保守的。在实际执行中,上级规定的计划往往是逐级超过的。要把计划订好,还必须把职员和技术人员动员起来,使他们具体帮助车间和小组,解决有关技术问题和成本、单价等的计算问题。这样,订立计划的过程,必然是改善经营管理的过程。凡是订立了具体的小组计划的,一般说也就奠定了完成计划的基础。小组计划订立后,要根据计划,修订爱国公约,将完成增产节约计划做为爱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制订小组计划并修订爱国公约后,应该进而订立联系合同;经过一定的准备,并应订立集体合同。这对保证增产节约运动有极大的作用。计划订立以后,应该发动群众寻找窍门,开展竞赛,这是保证计划实现的主要方法。“找窍门”变成群众运动后,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单纯体力竞赛,因而不能巩固持久的缺点。这次竞赛中所以能掀起群众性的找窍门运动,是和质量检查中重视技术学习与推广郭瓦廖夫工作方法分不开的,是与质量检查中加强了技术人员与工人的合作分不开的,是与订增产节约计划时发动群众挖掘潜力的正确做法分不开的,这是一个极大的收获。
(三)
此次增产节约运动能够取得上述成绩,是由于各级领导机关紧紧掌握了以下几个方针:
第一,加强企业中的政治工作。各国营公营工厂认真贯彻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大大加强了企业中的政治工作。企业中的行政干部,已经不再忽视政治工作,而是把政治工作看成办好人民企业的关键了。许多厂长和车间主任都亲自参加或直接掌握发动群众的政治工作。党与群众工作干部,由于进一步明确了政治工作必须结合经济工作的方针,逐渐注意学习与钻研生产知识,掌握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并摸索与总结了党在企业中保证监督生产的经验,因而提高了政治工作保证监督生产的作用。他们初步学会生产知识以后,他们进行的宣传鼓动工作,已经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动活泼的具有说服力的口号了。这些宣传鼓动工作,是与当前的抗美援朝政治任务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远景密切联系着的。
第二,贯彻了劳动与技术结合,技术人员与工人结合的方针。为了解决产品质量上的主要毛病,各厂矿广泛地开展了合理化建议运动,建立与健全了技术管理制度。增产节约运动以来的找窍门运动,使劳动与技术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得到贯彻。劳动与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技术人员与工人相结合。增产节约运动以来,技术人员的思想改造,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工厂组织了技术人员的政治学习,并展开了技术人员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工厂内部的讨论,报纸的笔谈,技术人员大会的典型报告等,对于技术人员中的作客思想与雇佣态度,轻视劳动与轻视工人的思想以及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作风,进行了有效的教育与批判。特别自推广郭瓦廖夫工作方法以来,技术人员从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中,得到了实际教育,进一步促进了技术人员与工人的结合。爱国增产节约竞赛彻底改变了过去几次竞赛运动中的体力竞赛现象,与这一正确方针的贯彻是息息相关的。
第三,贯彻了国家利益与工人利益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了奖励制度。各厂正逐步推行计件工资,规定劳动定额。集体合同则是贯彻这一方针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四,领导干部深入车间,加强车间工作,是贯彻各种方针的重要保证。许多工厂的领导干部,在运动中深入车间(特别是重要车间),掌握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合理的组织生产的办法,加强车间的技术管理,进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党与群众工作干部,深入车间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及时地加强政治教育;并依靠党的支部活动,和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技术人员与老技术工人,不断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以保证计划的贯彻。厂部的各种工作,逐渐作到更好地为车间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