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略谈比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17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略谈比喻
伍立扬
这几年小说繁荣,新作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对世事的洞察,也不失情节的生动、构思的精巧等等。但不少作品读来总感到缺少一种韵味,一种语言上的魅力。近来偶读古代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相比之下,这种感慨更深。《傅雷家书》中认为这部笔记小说最能体现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我们可以说它的文采风流,多得助于其中灿若繁星,清光照人的比喻。
钱钟书先生说得好:“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深中肯綮。如果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则形象化语言的第一要素是比喻。当比喻从修辞学中扩衍出来,作为一种广泛的形象思维形式和文学手段时,它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实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说》中无论记言还是记行,所运用的比喻,无不令人读之击节,思之惊叹。
《容止第十四》是对人的姿仪的描写。写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写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写嵇叔夜“岩岩若孤松之独立”,这里日月、玉山、孤松都是常见的自然景物,但将它们作为喻体与特定的人物相结合时,就显得生动传神,可看出作者观察的深切来。东晋画家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认为点晴是人物画的重要环节,《世说》中也重视对眼睛的比喻,或曰“眼如点漆”,或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这是观察眼神的敏感记录,写人说话则用“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形容那源远莫寻、滔滔不绝的语言气势;用“汤池铁城”形容辨士的字字推敲,无懈可击,均可见其讲究设喻技巧并注意比喻的独特性和准确性,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
由于魏晋名士在山林中认识了自然美,并以自己的心境来理解这些自然美,故《世说》中以大自然中各种景象生物作喻体的也很多。写会嵇山川之美是“若云蒸霞蔚”,写和峤这人的姿仪是“森森如千丈松,虽磊?而有节目”,以松的整肃威仪来形容人的外貌,也就是用自然美的可见形质来比附人格美,二者在气势上有相通之处。还有“卓卓如野鹤之在群鸡”,“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谡谡如松下风”,这些比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本质特征非常契合,写出了“恰似点”。
《世说》以汉末以来的人物品鉴、玄学清谈之风作为其审美观的基础,设象造喻,情景交融,灵感智慧凝结成如珠妙语,展开一个丰厚机智而又玄远清峻的艺术天地,使我们深味一种典雅悠然的文字氛围。我们在读一些现代大作家的作品时,也常能从其叙述语言中读到许多机警巧妙、婉而多讽的比喻。只是不知当代某些失血于语言与情调的作品的作者,是否能从中得到一点启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