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电视评书正兴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18
第8版(副刊)
专栏:谈艺录

电视评书正兴旺
罗扬
评书走上广播电台,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广播评书被列为重要文艺节目,并且从内容到形式有大的革新和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赵树理等创作的新评书和根据一些小说、电影、戏剧等作品改编的评书,以及经过整理的传统书,如《三国》、《水浒》、《岳飞传》等,都曾赢得广大的听众。近十年来,由于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广播事业日益普及,广播评书更有了空前的发展。比如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全国就有六七十家电台先后播放,其听众之多,不是以千计、万计,而是以亿计。再如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同样吸引住千百万听众。广播评书满足了群众一部分艺术欣赏的要求,也促进了评书自身的改革、创新。
评书走上电视屏幕,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电视评书既可以听到声音,也可以看到表演,比起广播评书,的确有它的优胜之处,因此,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兴趣。拿今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田连元的《杨家将》、刘兰芳的《赵匡胤》这两部书来说,其吸引力之强,听众面之广,影响之大,都是惊人的。我曾向周围作过一些了解,他们之中,有工人、干部,也有专家、学者,有老年人,也有中青年和中小学生,大家对电视评书很感兴趣,希望多多播放。电视评书的听众至少不下于广播评书,恐怕不能算是估计过高吧。
广播评书和电视评书为什么会受到群众如此热烈的欢迎呢?
我想,首先在于我国的评书艺术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有人说,评书在80年代吃不开了。实践对此作了回答。我们从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等演出的广播、电视评书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评书这种传统艺术只要能够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能够发展;不但能够为老听众欢迎,而且能够赢得广大的新听众;不但能够在书场演出,而且可以在大剧场和大广场演出,甚至能够运用广播、电视这样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做到一个演员赢得亿万听众。
广播评书、电视评书能够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根本条件在于评书的内容与形式都有所改革和创新。以传统评书为例,无论是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还是刘兰芳的《岳飞传》,以及田连元的《杨家将》,莫不对原演出本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加工,做到推陈出新,老书新说。比如刘兰芳的《岳飞传》就剔除了原书中封建迷信和污蔑农民起义、丑化少数民族,以及某些低级趣味的内容和情节,着意塑造了岳飞等各种人物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上,则根据广播、电视评书的特殊要求,做到结构严谨,把大故事分为若干个小故事,一环扣着一环,可分可合。既注意语言流畅亲切,铿锵有力;又注意吸收和运用了鼓曲中的诗、词、赋、赞,以及电影、小说、戏曲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而丰富、提高了评书的表现力。田连元的《杨家将》,与一般的话本和演出本相比较,在内容上同样有不少丰富和创造,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使杨家将的故事和众多的英雄人物,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这部书还根据民间传说,别开生面地塑造出一位能够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廉洁清正并有着非凡的聪明才智的寇准的形象。书中讲的是古代的事情,但是田连元却通过评点,巧妙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弊端的思考。他的表演含蓄、幽默,语言生活化,耐人寻味,自成风格。这也是他赢得听众赞许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广播评书和电视评书都正在发展提高的过程中。但是,要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听众的要求,还有许多事情等待我们去做,比如演播的评书书目的品种还不多,新评书还很少,评书的思想艺术质量还需要提高,等等。因此,我们只能把现在所做的工作当作一个新起点,再接再厉,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