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改革给武大教学注入活力 各项新措施促使学生成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改革给武大教学注入活力 各项新措施促使学生成才
本报讯 记者龚达发报道:武汉大学近几年大胆进行教育改革试验,学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提倡竞争,鼓励冒尖,已成了武大改革的显著特点。
早在1978年,武大就向“一刀切、齐步走”的学年制开了第一刀,在全国较早试行“学分制”,即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不受学年限制。这项改革使“肚大的吃得饱,腿长的跑得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跨专业、跨系,甚至跨校选修某些课程,拓宽了知识面,构成了新的专业方向,为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准备了人才。一些“跑得快”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提前参加工作或考取研究生。1982年,武大试行了“双学位”制。一部分优秀学生在主修一个专业的同时,可辅修另一个专业,获得两个专业的知识和学位。这些“双学位”获得者专业口径宽,基础雄厚,有较高的科研和工作能力,竞争优势明显,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1985年,武大又对“一榜定终身”的选拔人才制度试行改革,把部分高考落榜而坚持自学卓有成效的优秀青年招进来,直接插入有关专业三年级深造,试行“插班生”制度,“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刚刚毕业的首批“插班生”,只用两年时间修完了本科生4年的课程,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在中文系“插班”的23名青年作家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使本来“涌泉”般的创作力成了“井喷”。他们除学完20多门课程外,一共发表600多篇、1500万字的文学作品。
该校还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学生始终处在竞争的氛围里。旱涝保收、困难补助式的助学金改成了激励先进的奖学金,而后进者只能申请需要偿还的“贷学金”。对一些经严格选拔、持有“优异生”证书的冒尖者,除给予优厚的奖学金外,配备副教授以上教师担任导师,享受教师借书待遇,优先提供国内外深造机会。以学校名人命名的学科奖金:李达哲学奖、闻一多文学奖、黄侃文字学奖……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
通过这些改革,武大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