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武汉三镇流浪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记者来信

武汉三镇流浪儿
本报记者 王楚
武汉三镇,人头攒动。
姜伯牙“古琴台”下。他,洛阳口音,13周岁,自称李姓,衣衫褴褛,前年爬火车失去右腿,被后妈轰出家门,流浪已有3年。
武昌火车站,3个流浪儿沿着发烫的铁轨,拾起列车上抛下来的啤酒瓶。他们都不到14岁,只因想看黄鹤楼,偷了家里几百元上路,从贵州到武汉,钱花光了,家,也回不去了。
在武昌桥头、在江汉大道、在武汉商场,披挂破衫的儿童蜷伏路旁,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阿姨、伯伯,可怜可怜我吧……”面前“状纸”写满令人心酸的“天灾”、“人祸”……于是,五分、一角、五角……投向这微弱的声音、落在破烂的状纸上。不远处,一个正抽着过滤长嘴香烟的男人,不时望望这些路边的孩子。
市民政局提供的数字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已收容15岁以下的盲流少年儿童700多人,其中在校学生200多名。盲流到武汉市的少年儿童日趋增多。
记者对全市收容的流浪儿进行分析后发现,为温饱出走的流浪儿,目前已不到2%。那么,在家堪称“小皇帝”的少年儿童为何出走?!“想用自己的眼睛瞧瞧大世界”的好奇少女有之,打伤同学逃离校门的“武打”迷有之,学习成绩不佳无脸回家的娇公主有之,也有受人花言巧语唆使稀里糊涂出走的劣顽……
少年儿童浪迹街头,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白天沿街乞讨,晚上伺机作案。宜昌市一位姓赖的流浪儿,虽只12岁,流浪历史竟有5年。现在,他在汉口组成了“小丐帮”,居民的凉台,是他的衣柜;主妇的口袋,是他的钱包。一些不法分子教唆儿童犯罪,天真少女失贞洁,无邪儿童成惯偷。
在市收容遣送站曾发生这样一件奇事。
一天,随着“叭!”的一声,一叠钞票从年仅7岁的流浪儿裤腿内掉了下来,一数,整整241元。
这是广济县农民周某的两个孩子分头摆“地状”讨来的钱。一些狠心父母,就是这样用儿女出外流浪的办法,讨钱盖房子,赌博吃喝。武汉市有些摊贩还召集流浪儿拾捡废弃车票,作为商品的代发票。
日前,记者在市收容遣送站采访,一些营养不良的流浪儿面黄肌瘦。“哥俩好呀!”“六六顺啦!”顺着这稚气未消的声音一看,两个赤身露体的流浪儿坐在统铺一端,划拳赌着什么!
市收容遣送站负责人方之伢说:“年年‘六一’儿童节,各界领导纷纷向有关托幼部门赠送玩具、书籍,唯独收容站的流浪儿被人遗忘。”
盲流街头的少年儿童日趋增多,家长们,老师们,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们,是不是该想一想:自己应为他们做些什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