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榜样——杜红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党的生活

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榜样——杜红其
杨振武 邸宪萱
丙寅隆冬,寒风扑打着冀中平原。
12月23日,深泽县城内村党支部书记杜红其一大早就赶到了村服务楼,准备外出联系业务。他习惯地拉拉帽子,站在寒风中等车。突然,他感到心中隐隐作痛,没等药含进嘴里,就倒在了地上……
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整个深泽县城。县医院派出最好的医生参加抢救,县委书记甄树声特地从省城请来心血管专家会诊。一连几天,探望的群众络绎不绝,医院设了三道岗,都难以阻挡固执的村里人。乡亲们噙泪呼唤着杜红其的名字,诉说着他对城内村的奉献。
“当干部就要有点牺牲精神”
杜红其在城内村当了20多年的党支部书记。农村进入改革的新时期以后,他和全国农村的基层干部一样,也遇到了两种选择:是只顾自己发家致富,还是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杜红其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坚持改革,带领群众一块往富道上奔!”
一次,党支部讨论治穷致富干部该怎么办?有位支委主张,村干部最好是各显神通,来个致富大竞赛,做出样子给群众看。听了这话,不少人都点头同意。杜红其却不紧不慢地说:“按理讲,干部带头致富,给群众做个样子,也不算错。可是,从我们村的情况来看,群众想致富,但是缺资金,少门路。如果我们这些做干部的忘了为人民服务,即使抱个金娃娃,也不能说是光彩的。把全村群众都带富了,自己暂时没富,我看一点也不耻辱。”最终,大家被他说服了。
城内村地处县城,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发展商业、服务业得天独厚。1982年,党支部决定对村里10多个工副业摊点实行承包,当时曾有些人心里嘀咕:“村干部们一手操持起来的家业,怎么也轮不到群众包?”然而,杜红其宣布的规定完全出人意料:“凡村里的企业摊点,一律实行公开招标,村干部及亲属不参加承包。村干部只在企业参与领导服务,一律挣日工资。”这一下,人们翘起了大拇指:“咱村的干部就是不一般!”
几年过去,“富”字悄悄写进了城内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每年有10多万元的进项;群众在县城大街两侧建起60多个店铺,全村有95%的农户从事商业、服务业,“万元户”占1/5。可是,村党支部中没有一户与“万元”沾边的。杜红其一天到晚为集体的事东奔西忙,只拿1元9角钱的日工资。这收入连村里卖瓜籽的老太太也比不上。人们多次嚷着要给他增加报酬,他总是劝阻说:“当干部就得有点牺牲精神,不能光打个人的小算盘!”
去年夏天,有一次,几位来村办事的城里人执意要到杜红其家里看看,想欣赏一下农村干部的“家庭现代化”水平。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料到,这个富裕之村的支书家里竟会是旧屋子土炕,屋内摆设简陋,连把象样的椅子都没有。一位工厂业务员感慨地说:“这几年走南闯北,没想到农村还有这样的支部书记!”
群众的冷暖时刻记心头
城内村居住分散,500多户人家遍布县城。这些年,杜红其熟悉村里每户人家的经济和生活情况,谁家有了大事小情,都会得到他的热心帮助。他认为,一个和乡亲们朝夕相处的农村干部,如果不把全村各家各户的冷暖挂在心上,说什么也是不称职的。
村民王月秋,老实巴交,一辈子只知从炕头到地头,致富无门。去年春天,杜红其三次登门,同王月秋商量脱贫之计。王月秋憋到最后才开口“红其,话好说,可我没本钱,能干啥呢?”“只要你肯干,我帮你想法子。”杜红其四处张罗,帮他贷款,办营业执照,没多久,王月秋就在街上摆起个售货摊。一年下来,王月秋收入近两千元,开始摆脱了穷困。
村里有个农民,“文革”中曾起劲地批斗杜红其,还动过拳头。前几年他拉家带口,生活困难,想承包村里的门市部,但一想到过去的事,又觉得没脸去见杜红其。杜红其知道这事后亲自找上门去,对这位农民说:“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现在你有困难,我有责任帮助,因为我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后来,经村里研究,让他承包了街面上一个门市部。如今,这位农民也已“腰缠万贯”了。
杜红其心里装着全村群众的冷暖,对自己的事却想得很少。他常常陪人到省城看病,搭功夫贴钱,没说过二话。他自己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却没当回事,一直瞒着病情工作。他操持着为村里建起一座服务楼,从设计到施工一抓到底。而他家要盖三间普普通通的房子,从1984年打地基,停停盖盖,直到他病倒也没住上。孩子们怪他不管家,他总是说:“等爸爸有空了,一定好好补补课。”
“一要行得正,二要敢碰硬”
这是杜红其当干部的一条深刻体验。他认为,做好农村工作并不难,关键是自己要行得正,不搞邪的歪的。再有一条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这样,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杜红其担任着城内村工副业的总经理,村里20多个联合体,都滴洒着他的辛勤汗水。富起来的乡亲们心里过意不去,有一次,服装专业户曹书魁悄悄找到杜红其,真诚地说:“红其哥,要不是你帮助,我也不会有今天,现在该我帮你一下了。”“咋帮?”“你出点钱算是入了股,以后赚了咱俩劈半分。”杜红其毫不动心地说:“你的心意我领了。只要你能带动乡亲们致富,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了。”
为人随和的杜红其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城内村的乡亲们都知道他的脾气:“只认原则不认人。”这些年,他办理过上百件招工、招生、参军、发放宅基地方面的事,件件秉公,无一徇私。
近几年,城内村在改革中取得了可喜成绩。集体积累达200万元,取消了农民种地提留,盖起了标准化校舍。村里党风好,民风正,无计划外生育,没一户多占宅基地。1986年春天,杜红其参加了石家庄地委组织的“四有”事迹汇报团,他的事迹在全区农村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要多学习,把工作做好”
杜红其在病床上同死神搏斗了18天。在最后的日子里,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还用微弱声音叮嘱守护在他身边的村干部:“要多学习,把工作做好……”
城内村的干部不会忘记,学习的事,杜红其平时讲得最多。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看报,从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他说:“现在是新时期,要改革,要创新,不学习思想就跟不上趟。”他还注意把一些重要文章剪贴起来,日积月累,竟装满了两个大纸箱子。他记下的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成长过程。
城内村的乡亲们更忘不了,是杜红其主持制订了村里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他常对党支部“一班人”讲:“咱们摽着劲干,等退休了我就写小说,把现在的事都写出来。”去冬以来,为筹建一座大型纺纱厂,他冒着严寒四处奔波,直到累得心脏病发作。
今年1月10日,杜红其被病魔夺去宝贵的生命,年仅四十八岁。他走得太忽忙了,壮志未酬。城内村群众为失去这样的好带头人而悲痛万分。
最近,中共深泽县委授予杜红其“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中共石家庄地委也发出通知,号召全区共产党员、农村基层干部学习杜红其,做新时期两个文明建设的模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