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淮河源头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2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淮河源头考
淮河为我国“四渎”之一,早在2700年前成书的《尚书·禹贡》就有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桐柏”二字在隋以前的古文献出现时,均指桐柏山,而不是指桐柏县,因桐柏县始建于隋。
清康熙年间,桐柏县知县高士铎在今桐柏西部的固庙后的淮河边立了一座大石碑,上写“淮源”两个大字。从此,有人就把固庙作为淮河的发源地了,殊不知固庙是淮河流经的地方,并不是淮河源头。
真正的淮源,是从今天桐柏县固庙镇缘淮河南上,经过东河堰、西河堰历30华里到达太白顶西北侧的牌坊洞(喀斯特溶洞),洞东南的山谷即淮源。越过分水岭,是醴水的发源地。这与《水经注·淮水》所记载的“淮水与醴水同源俱导,西流为醴,东流为淮,潜流地下三十里,东出桐柏大复山南,谓之阳口”完全相符。淮河从发源地到固庙,山路长约30华里,因河谷布满了卵石,平时河水多从卵石下流过,是谓“潜流地下”;到固庙出现明水,故谓“见于阳口”。因此,淮河的真正源头应是桐柏县西部太白顶西北侧的牌坊洞附近。
(摘自《地名知识》第四期 彤良翰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