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山里的锣鼓撩人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编余短论

山里的锣鼓撩人心
叶伴
英山县农民青年剧团,8年来在大别山16个县市转悠,踏遍青山,唱遍青山,演了2400多场戏,每年平均300场,哪个专业剧团比得上!农民自己演戏,农民争着看戏,这本身就是改革年代的一桩新事儿,不简单哩。
农民想不想看戏?咋不想!艺术的细胞可不光长在城里人身上。问题是以前穷,想看看不起;过去城里有的戏班子也瞧着农民穷,不愿下乡来。现在连一向被称为贫困地区的大别山里都搭台唱戏了,这形象地说明我们8年改革这台“大戏”唱得的确成功。农民托改革的福,饱暖思娱乐,不光想看戏,还要看电视、看电影、看书。农村的文化市场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活跃局面。但是,我们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还跟不上,送戏下乡的少,为农民拍的电影电视、写的书也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自己起来办文化事业了,大别山的农民剧团就是一个创造,也可以算是农村文化工作的改革成果。
农民自己办文化事业,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肯定会有大发展。但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城里的支援,我们的专业文化工作者,是不是也应该从大别山农民剧团的锣鼓声中得到启发、唤起自己的责任感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