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人生最贵是忘我——记济南军区某团“优秀共产党员”翁竹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人生最贵是忘我
——记济南军区某团“优秀共产党员”翁竹山
新华社记者 蒋永武 新华社通讯员 郝传更
在济南军区某团政治处,有一个深受人们尊敬的志愿兵。他身患癌症八年,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他叫翁竹山。人们称赞他“无私奉献‘竹’样洁,奋搏不息‘山’样坚”。
1979年底,当兵三年的翁竹山患了“Ⅱ期鼻咽癌”。与他一起住院的另外三个同症病人,很快去世了。
病魔正在吞噬着23岁的年轻生命。翁竹山也曾悲痛过。然而,他想到革命先烈在刑场面对死亡仰天大笑,想到疆场勇士在战火中生命不息、冲锋不止,不禁壮怀激烈。“我不能躺在病床上等死,而要背着死神冲刺,象春蚕那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人民!”他找了医生又找领导,要求出院工作。医院只好让他出院了。
经过六个疗程的放射治疗,过去身高马大的小伙子变得很瘦弱,走路直打飘。团里决定让他“全休”。
领导不安排工作,战士自有发挥火力的阵地。出院第二天,他就拖着弱不禁风的身体,迈着疲乏无力的脚步,下基层搞调查研究,直至跑遍全团所有的连队、哨所、马房、训练场。“全休”八年,他当了八年“义务调研员”,为部队建设提出了近百项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参加整理了百多篇经验材料,为军内外报刊、电台撰写了几百篇新闻稿件。
1984年底的一天晚上,翁竹山在军营外田野里看到一个新战士坐在地上,点着蜡烛喝闷酒。他叫李军,因嫌连队生活紧张,两次私自离队,受到警告处分。他想:“我算完了,领导看不起,父母不喜欢,以后怎么办?”
翁竹山比古论今,现身说法,李军被说得心里热乎乎的,发誓“干出个样子!”
此后,翁竹山常到六连去找李军谈心,两人成了好朋友。李军很快变了,一年中三次受嘉奖,第二年被评为优秀团员,后来又入了党。
翁竹山做过多少件谋福他人的事,谁也数不清。1982年的一天,营房里来了一位卖豆腐的老汉。翁竹山在买豆腐时,得知老汉是由地主成份改成的新社员,因为怕政策变,一身的本事,只能做点豆腐“小打小闹”,不敢承包土地。陌生老汉虽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翁竹山却把老汉的苦恼挂在了心上。不久,他带上有关文件、报纸,找到潘新正老汉家登门解疙瘩,鼓励他大胆干。潘新正信得过解放军,带着全家包地、养猪、喂牛、做豆腐。一年之后,潘家成了地区第一批万元户之一。
想起翁竹山几年来讲政策、解疑虑、送信息、出主意、做工作、解难题,不知跑了多少趟,潘新正激动地对记者说:“就是为自己家庭谋生活,也难有这么尽力的。”
翁竹山患了癌症,部队领导和医院商定,只要有利于治病、健身的药品,只要能买到,就给予报销。医务人员向他介绍了许多名贵药品,并主动要帮他买。可他说:“治这种病还没有特效药,何必枉花国家的钱?”8年,他只报销了40多元钱的药费。
有人不理解:翁竹山明知自己的时间不长了,却仍然朝气勃勃地去创功立业,全心全意去造福他人,究竟图个啥?他自拟的座右铭给了人们答案:“心中无私天地宽,人生最贵是忘我。”无私,忘我,正是这位年轻共产党员精神世界的内核。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