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为寻找矿产资源减轻地震灾害提供依据 中国大陆岩石圈研究举世瞩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为寻找矿产资源减轻地震灾害提供依据
中国大陆岩石圈研究举世瞩目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我国地球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而且为寻找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减轻地质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地学工作者对大陆边缘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大陆邻近海域的地质构造作了系统的研究,在南海和东海取得了14至16亿年以前的变质岩,基本上掌握了这些海域的地质构造,找到了一些储量丰富的油气田。在内陆,应用世界上最新发展的地质推覆构造理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川龙门山、天山和克拉玛依等地扩大了油气储藏量。通过对一些张性裂陷盆地的研究,找到了储量罕见的塔里木油气田和一些多层油气田,使一些老油田恢复青春。
对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的研究,揭开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在距今6至45亿年以前演化的历史,并找到了一些有开采价值的金矿和其它矿藏。
地学工作者对1966至1976年我国大陆发生的9次7级以上地震作了深入、详尽的调查,完成了《中国活断层图集》等一系列报告和著作,受到国际地学界的赞誉。我国已完成2.5万公里的地震测深剖面,其中横穿下扬子地区的HQ13线,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的理论成果,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专著陆续出版。正在印刷中的《喜马拉雅地质构造及地壳——上地幔的形成演化》、《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总结了我国地学工作者对特提斯和环太平洋带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嵩山构造变形》、《五台山早前寒武纪地质》等书,总结了华北、华南若干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成果。《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亚洲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古地理图集》、《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等受到了好评。
地球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而对大陆岩石圈的研究则是8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热情探索的一个科学前沿。人类居住的地球已有45亿年历史,而其中90%以上的历史状况保存在大陆上。研究大陆岩石圈的演化及其产生演化的动力,对于了解地球发展的历史,进一步了解许多矿产资源和地震灾害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的大陆岩石圈既古老又年轻,它处于东西两大体系的交汇之处,有着象青藏高原隆起、华北凹陷、西环太平洋特提斯带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典型地质构造。世界大陆地震的一半发生在中国。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的研究,已引起各国地学工作者的兴趣。从今天至28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将交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