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老邹的挂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4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老邹的挂历
邹祥光年近花甲了。这位北海舰队某工区的离休干部,每到夜半临睡,总要戴上老花眼镜,伫立在半人高的大挂历前,捕捉着一天来回忆和思虑的丝丝缕缕。画满了圈圈点点各种记号的挂历,既是老邹个人的大事记,也是他做义务治安员的功劳簿哇!
在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有条瑞昌路,瑞昌路上有两所中学。12年前,老邹正病休在家。当他听说,光天化日之下的威逼抢劫连学生们口袋里的五分钱都不放过;当他从屋窗望见那些守候在学校门前的家长们忧虑的面孔,他就觉得身上的海军服烧得他自己都感到了血在发烫:一个50年代初在四川剿过匪的铮铮硬汉,怎能容忍有这种公开破坏社会治安的现象存在。于是,他主动到派出所联系要求承担义务治安。从此,瑞昌路便有了一盏为行人居民带来光明、勇气和安全感的不熄的“街灯”。
且看这一天,挂历上的日期勾着圈圈,旁注是“四打一”。那正是中午放学时,老邹习惯地向窗外望着,猛然看到四个小青年在围打一个男孩,他抓起大红的“治安执勤”袖章就往楼下冲,儿媳在旁想劝阻,话到嘴边又停住了:唉,别让他“急得心蹦蹦乱跳”了。那几个打人的小伙子中,有一个认出了老邹,喊了一声“他是海军的”,其他几个刚要冲老邹挥拳的一听便四散奔逃了。可逃了人却留下了线索,老邹挂历上的文字很快就变为派出所的材料,由此还破获了一串积案。
老邹挂历上画页的斑斓也是他生活的色彩。清晨他要爬楼后的嘉定山,在琴师的伴奏下来几段韵味纯足的京剧;上午他要上老年大学,要读许多法制报刊,从他在舰队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谁还能听出他曾是个“老粗”?老邹有三个儿子,两个在海军,一个在公安系统工作,离休后本可以闲来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可他偏偏爱管闲事,使他的生活常常失去平静。有几次,老邹前脚离开家,后脚就有人砸他家的门窗玻璃。看着遭人报复、鼻青脸肿哭着回家的孩子,听着老伴不无担心的怨艾,老邹没打退堂鼓,更感到人民安居乐业,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流氓惯犯被盯急了,扬言要对老邹动刀子,老邹坚信法律对罪犯的威慑力量,毫不放松地走访调查,与公安局配合,最终将罪犯逮捕归案。
其实,老邹挂历上的符号和文字,相当一部分记载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他避免了什么事的发生。象那次,邻居小王本已在乘凉、拉呱的过程中被老邹说动了心,疏远了常干坏事的哥儿们,可哥儿们“忘不了”他,把他绊倒在商店门口揍了一顿。小王这口气咽不下,就把刀别在了腰里。老邹听了小王母亲的哭诉,赶去拦住小王,两句话解决问题:“我给你讲法律为了什么?这口气你该出,但得靠派出所!”类似这种事多了。有三名失足青年从老邹身边走向新岸,他自己光阻止打群架、偷盗抢劫等,几年来少说也有50多例。他连续五次被评为治安积极分子,成了远近群众称赞的离休老干部。
徐悦 唐维红 赵小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