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从改革生活中汲取诗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4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从改革生活中汲取诗情
达理
也许仅仅是一种巧合,我们的处女作恰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的1978年底问世的。因此,可以说,我们是伴随着响彻祖国大地的第一支改革的号角步入文坛的。然而当时,我们几乎没有可能把改革题材列入自己的创作计划。尽管随后不久,便有一批表现改革生活的佳作脱颖而出,使得人们在咀嚼昔日苦难的文学时为之一振,也使我们感奋不已。但我们深知自己生活和笔力的局限,难以把握那样重大的题材。尽管周末节假,三五好友偶尔一聚,茶余饭后不免要对天下大事、改革得失来一番书生式的清谈或议论,但在心里,仍觉得那似乎只是“上边”的事,和我们这帮“文化人”不那么“搭界”。
然而,我们竟陆陆续续以两部长篇以及一些中短篇,集中地、直接地、正面地写起改革来,并且偏偏是写一批书生在改革大潮中的沉浮起落和苦乐悲欢。是一时心血来潮吗?不错,创作少不得飞扬的灵感和迸发的激情;是获得了生活的体验吗?不错,没有那一段直接投身经济改革实践的宝贵经历,就是做梦也编不出那几部小说的。最近,一位评论家朋友对我们说,读着你们的小说,就能看出,那绝不是凭空杜撰的。对于一个作者来说,这颇值得欣慰。也许小说中的许多人物、情节仍属虚构,但是通篇上下所透露出的情绪与愿望、理想与追求,以及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却是从直接的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真切的感受。当我们去年几乎是流淌般地写出这一批作品时,我们由衷地感谢刚刚经历的那一段生活以及当初决心安排我们下去生活的那些颇有远见的决策者。这种安排是那样适时——兴起于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恰在那一时期以空前未有的规模,排山倒海般推向全国。我们刚刚奉命搁笔走出书房,顿时被这股澎湃的大潮席卷而去,我们再不可能以通常意义的方式去搞什么调查采访和体验生活,而是猝不及防地变成了这一场伟大变革的直接参与者。一时间,我们几乎忘记了文学,更记不得“下海”时的初衷。此间文坛,正是千红万紫,新潮迭现。我们却几无所知,有文友自远方来,谈起各领风骚的新人佳作,我们恍若隔世,大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感。直到大潮平稳,浮出水面,我们才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
回顾这一段历程,虽然步步坎坷,磨难重重,但我们却异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已经牢牢地同改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与其说当初是我们自己主动投身改革的洪流,莫不如说是改革的春风吹开了我们眼前的窗扉,是改革的惊雷震动了我们脚下的大地,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打开大门,怀着无比的喜悦和瑰丽的奇想向她扑去。在这股大潮中奔涌前行,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和满足。我们绝不孤独,在我们的身边,是千千万万志同道合的伙伴,同我们一起奋力击水,急流勇进。我们绝不颓丧,因为我们早已看到,载着我们前行的这股洪流,正在不可遏止地冲出陡峭狭窄的峡谷,波涛滚滚地奔向广阔无垠的大洋。
这时,只有这时,我们才领悟到,改革再不仅仅是“上边”的事,也不仅仅是最早的那批改革题材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少数大智大勇的开拓者的孤军奋战。改革正日益成为千百万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自己的事业。如果说,最早打开闸门、开通航道的是为数不多的先驱者,那么今天,这股历史大潮则是载着亿万群众滚滚奔流。这样,当我们准备动笔表现刚刚过去的这段生活时,自然将关注的焦点,落在改革大潮中的一群普通人身上,几个身份平常的知识分子,以及他们在新生活中结识的与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新伙伴:工人、干部,甚至是农村大嫂。也许他们称不上什么改革家,也不具备多少开拓精神,他们只是怀着对改革的极大热情,希望切切实实地办成一点事情。然而往往事与愿违,他们所做的任何一件带有改革性质的工作,总是屡遭挫折,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归于失败。这使他们百思不解。尤其是那几位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更是倍感惶惑,甚至一度心灰意冷。这固然暴露出他们思想上的软弱和性格上的缺陷,但我们以为,这也是一种颇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它曲折地反映出相当一部分人在改革中苦于无法把握自己命运而深感惶惑与不安。“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这是长篇小说《你好,哈雷彗星》中的主人公冯赞平的疑问,而这也正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了解到的许多改革之士的内心苦恼。这在理论上似乎不难解答。在当前两种经济体制并存的情况下,势必要出现种种摩擦;再加上旧的政治体制中的弊端对新经济体制运行的阻碍,矛盾就愈发显得尖锐突出了。从宏观上看,这自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带着强烈阵痛的历史过程,但在每时每刻正在发生的具体的实际生活中,这种矛盾痛苦对人们改革积极性的挫伤,却是不可等闲视之的。由于感同身受,我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揭示了这种深刻的痛苦和创伤,但我们却无力抚平它。我们只是殷切期望新体制能尽早完全取代旧体制,以减少这种巨大摩擦所造成的创伤。同时我们也想以此呼唤政治体制改革早日付诸实施,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也许,我们的这种呼唤十分微弱,但我们仍愿竭尽全力地为改革鼓与呼。近年来,我们常常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关注着理论界、新闻界的朋友们为改革所做出的卓有成效的贡献。有时我们阅读他们的文章要比阅读我们同行的作品多得多,这既是一种学习请教,也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理上的支持。毕竟步入中年了,多么希望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改革的成功、国家的振兴,绝不想看到逆转。历史的逆转往往要付出几代人的代价,所以,我们松懈不得。这说不清是一种冲动还是责任,也许只是一种义务。
有人曾把文坛比做星空,每颗星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轨迹。我们十分仰慕那些永不熄灭的恒星。它们是星空的泰斗,与世长存。我们也非常赞赏那些不断升起的新星。它们是星空的骄子,给人以希望。当然还有流星。尽管匆匆来去,转瞬即逝,但也毕竟留下了自己的轨迹,留下了一小份光和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