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观木偶剧《诗人与国王》——回忆柳亚子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4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观木偶剧《诗人与国王》
——回忆柳亚子先生
余所亚
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今年是诗人柳亚子先生百岁诞辰纪念,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畜着短须、神态慈祥、精神抖擞的亚子老人的形象,想起了40多年前坐在桂林戏院观看木偶戏《诗人与国王》的情景。
那是在抗战时期,桂林成了荟集全国文化人的文化城,经欧阳予倩等同志的努力,1944年在新建的广西艺术馆举办了规模宏大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
上演的剧目有提线木偶剧《诗人与国王》,这是由吴荻舟编剧,温涛导演,桂林美专的学生演出的。剧中诗人的形象最令人难忘,他穿着古代屈原式的服装,已届古稀之年,蓄着短须,面容庄重,斗志昂扬,说话时则是一口带吴音的普通话,还稍稍口吃。看戏时,我坐在第一排,和其他观众一样,不由联想起亚子先生,而亚子先生那天正巧也坐在剧场的头排。
众所周知,亚子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又是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斗士,又因为曾揭露蒋介石新军阀的面目,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遭搜捕,幸而藏身于复壁中才免于难,隐名逃亡日本。1928年回国后仍拒绝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歌功颂德。抗战时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柳亚子愤怒痛斥蒋介石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罪行,被蒋介石开除国民党党籍。然而,亚子先生却以一身正气,凛然宣布:蒋介石有何资格开除我的党籍,我却有理由开除蒋介石的党籍。1942年诗人从香港脱险来到桂林,1944年,桂林文化界酝酿以夏历5月5日屈原殉难日作为全国诗人节。所以木偶剧《诗人与国王》的创作演出,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剧中写诗人因拒绝为国王写颂歌而被囚禁在御花园内,但诗人依然写了许多评议朝政的诗。3天后,国王因威胁利诱不成,欲杀诗人,突然花神从花丛中跃出,百花唱起了反对国王的歌声,最后,国王在“万民唾弃暴君兮”的四面楚歌中惊恐死去。剧本歌颂了继承屈原精神的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大大激励了抗战军民的爱国情绪。
编剧吴荻舟曾告诉我,这个剧本是学习鲁迅的故事新编,根据《今古奇观》中的一则寓言《解语花》改编的。除了诗人形象模拟柳亚子外,国王的形象乃模拟希特勒,一开口却是江浙音,这种又中又洋的表演法,是编导者为了反抗、讽刺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文化统治政策而采取的迂回战术,使“敌人抓不住辫子,有气冒不出烟”来。
《诗人与国王》演出后,受到各界好评,听朋友说,柳亚子先生观剧后曾赋诗,刊登在1944年3月21日桂林《大公晚报》上,诗前有序,云:“三十三年三月十九日,偕佩宜(即柳夫人)、北丽(林庚白夫人)参观西南剧展资料陈列;遂及李桦、郑明虹两画展;旋出席文协大会;夜观温涛主演傀儡剧。赋示寿昌、佛西、予倩、迩冬、白凤诸子。”所赋的是一首七律:
房昴星虚又一过,
招邀胜日眼明多。
名场跋扈吾犹健,
乳臭雌黄世已讹。
抱石长教怀正则,
补天端拟觅灵娥。
曲终鲍老牵丝好,
奈此登场傀儡何!?
星换日移,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不意我这个当年坐在第一排观看《诗人与国王》的观众,在此后40年的生涯中竟和牵丝傀儡这一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规模日趋可观的新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度过了我的后半生。
(锡佩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