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井冈山下不老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6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井冈山下不老松
新华社记者 蒋秋生 本报记者 赵相如
满头银发、黑红脸膛,一顶旧草帽、一身绿军装,脸上有皱纹,两眼却有光。他是谁?十多年前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疆军区副政委的岗位、回到井冈山下当农民的正军级干部陈春林。
1932年,他和莲花县坊楼乡的30多名青年人甩掉镢头起来造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胜利之后,昔日一同去参军的战友只剩下他和甘祖昌将军。甘祖昌回江西老家当农民了,陈春林也要解甲归田。他们老是想,革命以前他们原是农民的儿子。
大年初一“赠厚礼”
1976年元旦,组织上同意了陈春林回乡的请求。当时他正住在医院治病,还没有等到治完最后一个疗程,就拄着拐杖、带了备用药品回到井冈山下的故乡。
白天,他和大伙一起参加田间劳动。和煦的山风荡涤他的胸怀,使他心情舒畅。乡亲们的眷恋,使他神情更足,连病情也减轻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感到家乡的贫穷是因为自然条件太差。他向大伙提出:“为什么不筑坝蓄水、改土造田,综合治理呢?”
他带着大伙很快筑起了两条大坝,形成两个小水库,使附近1000多亩的田里有了长流水。他又从自己退伍费里拿出4000多元钱买来小发电机,办起了一座小型水电站。
改善了一下自然条件,并不能使乡亲们很快富裕起来,陈春林又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他在田里见到,男劳力出工不出力,田头一支烟吸半天;妇女上工怀揣鞋底,干活干一半,鞋底纳一串。这样下去,何年能富?
1978年农历正月初一,他把村里的干部、党员请到家里,说:“为什么村里富不起来?我看得把大锅饭端走,治一治惰性!”
然后,他提出划分作业组,产量到组,责任到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自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在九年前,人们听了都会“色变”呢!果然,人们都不敢作声。隔了许久,才有人犹豫地问:“这不是要搞包产到户吗?上边不会同意,批了好多年哩!”
陈春林果断地说:“只要群众乐意,又能多打粮食,怕什么!有什么风险,我来担!”
一席话说得众人叹服。开初,陈春林也遭到过非难。因为他是老红军,别人也不敢多批评他。陈春林带领家乡这个生产队在江西吉安地区第一个实行了联户承包责任制。
陈春林回乡3年后,经过他的努力和指导,昔日青山不长林、清水不进田的地方,如今粮食亩产达到1280斤,获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收成,不仅还清了生产队以前欠下的全部贷款,甩掉了吃“回供粮”的帽子,而且一年还向国家交售了14000多斤超购粮。乡亲们说他是“致富的高参”,他大年初一的谈话是给乡亲们赠送的“厚礼”。
山下是粮仓,山上是银行
去年的一天,有位领导来看望陈春林,临走时几个村干部悄悄递给这位领导一份申请,要求上级部门给村里一些补助和照顾。后来陈春林知道了,把这几个村干部找来,严肃地说:“过去我们老区人民为革命确实做出过贡献,今天难道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在‘功劳簿’上向国家伸手了吗!”说得几个村干部满面羞红。
“我们村里人多田少,可是为什么荒着银行不去取宝?”
村干部一时没有听清,陈春林解释说:“我们是山区,应该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俗话说:‘山下是粮仓,山上是银行。’让这个银行荒着,大家怎么能富得起来呢!”
在陈春林谋划下,村里剩余劳力组织起来,上山去垦荒植树。70多岁的陈春林带头翻山越岭,和大伙一道栽下300亩松树、50亩柑桔树、450亩油茶树。昔日荒山秃岭,如今绿叶遍山、桔园葱茏。这个山上的“银行”快要有收益了。
为老百姓要把心掏出来
南陂中学是坊楼乡的重点中学。可是,教员和学生挤在一座小楼里,风雨飘摇。学校吃水用水只有一口水井。夜晚师生在油灯下学习。陈春林看到这一切紧皱双眉。他来回朝乡政府跑了五六次,奔走呼号,从各方面筹集资金,终于为学校建起了一排教师宿舍,还为学校安装了自来水。
宿舍和自来水解决后,陈春林又为学校照明用电忙开了。他几次找到县水利局,请求把水电站的电引到南陂中学。有了电,陈春林又掏出自己的钱,三次跑到吉安市,买齐了电线、变压器、开关、避雷针等物件。从此,南陂中学的教室里亮起了亘古未有的电灯。结束了油灯和松枝照明的历史。
陈春林在红军时期当过卫生员。回乡后,他自备了一个药箱,里边全是贴着标签的瓶瓶袋袋。每次到外边办事、开会,都忘不了买些药回来。他成了村里给乡亲们专治小病小伤、头痛脑热的卫生员。田垄村有个老人叫陈昔珍,体弱多病,陈春林经常去给她搭脉送药。一次老人的气喘病、腰痛病犯了,陈春林把她送到县医院,包下了全部医药费。老人出院之后,陈春林继续给她送医送药,还给了她一两人参、10瓶鱼肝油补养身子。老人感动地说:“你这个当大官的来侍候我这个孤老婆子,我怎么敢当!”
陈春林说:“什么官不官,照顾你是应当的!”
为了改善山区医疗条件,陈春林奔波了一年多,在人口密集的南陂村开设了乡医院分院,给邻近八个村的农民治病带来了方便。乡亲们每每说起陈春林,总是翘起大拇指:“陈政委心里总想着老百姓,很少想他自己。”
井冈山地区遍布长青碧翠的松树,经风雨霜雪依然不减绿色,人称不老松。望着陈春林的身形,人们就会想起不老松的英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