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雅加达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8
第6版(国际)
专栏:

雅加达的变迁
本报记者 鲍世绍
雅加达对我来说,既熟悉又生疏。22年前,我曾在这个千岛之国首都生活和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它有个大致印象。
今年6月中旬,我随中国展览团到雅加达采访第20届雅加达博览会,正好住在1965年我们参加印尼独立20周年盛典时下榻的印尼旅馆。当时,这座15层楼的高级旅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市中心,周围几乎见不到什么高楼大厦。而今,这位昔日的“巨人”在楼群中却成了“矮子”。20多年来,这家旅馆从门面到楼内设施虽都作了更新,但目前在雅加达只够得上中等水平。当年用来作庆祝独立20周年国宴的旅馆礼堂,今天成了一般群众团体集会的场所。印尼旅馆地位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雅加达市政建设的发展。
印尼旅馆门前的塔姆林大街横贯市区,可同时通行10辆汽车,两旁高楼林立。尽管建了一座座横跨马路的天桥和不少大型立交桥,但雅加达交通之拥挤仍名列第三世界前茅。每天有120万辆各种机动车辆奔驰在马路上,一到上下班高峰时间,汽车队的长龙可延伸几百米。目前,雅加达市政府正在加紧建设更多立交桥和高速公路,以解决市区交通拥挤问题。
提起雅加达的商业,我就记起1965年站在印尼旅馆房间窗口与一位印尼朋友交谈的情景。他指着离旅馆不远处正在兴建的一座高楼对我说,“那将是我们最大的百货商店”。今天,这家名叫“萨莉娜”的国营百货商店已挤在楼群中很不显眼了。记者有意跑了几个商场,与“萨莉娜”作了对比,不论商品种类还是占地面积,它们都超过了它。不远处有一家6层高的商业大楼,出售首饰、钟表、服装、电器、日用百货等,品种繁多,式样新颖,90%的产品都是印尼本国生产的,这与20多年前,商店里的商品90%都是进口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雅加达郊区,近年来,兴建起了一批别墅式的住宅。据印尼朋友介绍,这是市政府为了解决中下层官员的住房问题,特地将近郊的空闲地出售给私人公司,由它们建了房子再卖给居民。当然,要住上这些住宅,第一得有一笔可观的资金来购买,第二得有辆汽车,因这里离市区太远了。
在高楼和花园式的高级住宅周围还有无数又低矮又拥挤的平房,大都年久失修,这就是占人口大多数的贫苦百姓住的地方。多数是从别的省区盲流到雅加达的农民和失业工人。
雅加达以较快速度在发展,但象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一样,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棘手的问题。人口剧增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1960年雅加达人口才285万,如今估计有750万。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外,主要是从爪哇岛广大农村地区拥进城的农民越来越多。在公路上,每当汽车遇红灯而暂时停下时,一群群手拿纸烟或油炸豆腐干的青年便拥到车前,招徕生意。在街头或商店里,少数无业流民四处张望,待机行窃。这些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附图片)
图为雅加达市中心塔姆林大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