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醉翁之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29
第7版(国际)
专栏:

醉翁之意……
冯昭奎
最近,美日之间又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吵,使本来已经矛盾重重的美日贸易又增添了新的阴影。
美国指责日本东芝机械公司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规定,向苏联出口先进的数控机床,“使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安全保障蒙受其害”。一下子就把一项商品出口的经济事件“上纲”为严重的政治问题。
出口一台高级机床而竟然导致“损害整个西方的安全保障”,这究竟是如何“推理”出来的呢?
原来,美国指控东芝机械公司出口的高级机床被苏联用于加工核潜艇的螺旋桨,从而使苏联核潜艇的噪音明显降低,这样,美军跟踪侦察就困难多了。
众所周知,发觉隐身深海的敌方潜艇,依靠捕捉潜艇发出的声音。潜艇在深海航行时,主要发出三类噪音:一、舰体排开海水的噪音;二、涡轮机、水泵运转及人员走动的舰内噪音;三、螺旋桨的噪音。而桨叶高速旋转所派生的气穴噪音,则是目前水平的声纳装置捕捉敌方潜艇的最有利线索。
这样,如何减小各种噪音、特别是气穴噪音,就成为潜艇逃避敌方声纳系统搜捕的关键。而减小气穴噪音的办法,就在于改进螺旋桨桨叶的形状。东芝机械公司出口的以计算机控制的九轴数控机床恰好可用来对螺旋桨桨叶进行高精度加工。
这就是出口机床导致潜艇低音化的推理。那么,苏联潜艇的低音化又如何殃及“西方的安全保障”呢?
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发射核导弹的潜艇构成了当今进攻性核武器体系的三大支柱。为了保持核平衡,美苏双方都力图将对方的核战略武器置于自己的严密监视之下。
然而,尽管美苏双方都拥有了监测对方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的技术,但对于在深海游弋的核导弹潜艇的监测却依然是困难的一环。这样,如何灵敏、准确地监测对方潜艇并使自己的潜艇尽量隐蔽起来,就成为美苏核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
过去,由于美国在侦察潜艇技术方面占优势,以致几乎能够瞭如指掌地确定苏联核潜艇的位置。然而,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的军方都发现苏联核潜艇的噪音明显变小,隐蔽性大大增强,这使美国惊恐地发现自己在侦察核潜艇技术方面的优势遭到很大的削弱。
这就是苏潜艇低音化导致“整个西方安全保障蒙受损害”的推理。根据上述推理,给东芝机械公司戴上“破坏西方安全保障”的大帽子,似乎是“不大不小正合适”。然而,问题并没完。
推断东芝机械公司出口的高级机床可以在加工螺旋桨方面大显身手,并不等于证明了苏联实际使用这种机床对螺旋桨进行了加工并导致了潜艇的低音化。今年7月份日本的一些国会议员在国会会议上引用材料表明,苏联潜艇低音化现象出现于苏联引进并使用东芝机械公司的高级机床之前,这就是说美国人的指控,存在着“前果后因”的逻辑矛盾。
对于这样重大的疑问,美国方面的反应是,一方面坚持自己原来的说法,一方面又借口保守军事秘密而不提供有关东芝机械公司的出口与苏潜艇低音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证据。
对于这样重大的疑问,日本政府的反应是,即便没有证据,也要承认这种因果关系,以避免为了追究因果关系而进一步得罪美国。
于是,为了“西方安全保障”,东芝公司被扣上了破坏安全保障的大帽子,并受到严厉的制裁。美国国防部取消了原定从东芝进口的150亿日元的计算机合同,美国还禁止有关方面与东芝签订进口合同。这样,东芝对美出口中将遭到重大损失。该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就此丢了饭碗。其实,美国此举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众所周知,美日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东芝事件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插曲,正如世界许多经济界人士认为的,这不过是美国打击日本计算机行业的重要一招。说到底,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商业竞争激烈的必然结果而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