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改革生活的感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3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改革生活的感召
李瑛
在我们这个时代,改革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每一个作家、艺术家都应积极地投身到改革这个浪潮中去,把反映改革作为我们作家的当然责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0年以后,反映改革的作品多起来了。但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文学反映改革还仅仅是开始。我们一方面要充分估计改革题材作品的成绩;另一方面,同时代相比,这方面的创作还有很大差距。这给作家提出了历史任务。
在部队,198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评奖时,我们曾提出文艺要反映改革,于是出现了一批以改革为题材的报告文学。如《奔涌的潮头》、《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蓝军”司令》、《天那边升起一颗星》等等。但从小说来看,正面反映改革,包括军队的改革;反映人们在这场变革中的思想情感的变化,以及改革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的作品仍不多。
在部队,一些老作家仍在勤奋地写作,写他们经历并熟悉的革命战争年代的题材,这是需要的。一些青年作家,开始思考改革问题。但也有一些人可能遇到了一些情况。如,是不是对处于我们这种特殊的历史、社会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特点认识不深,因此,影响了创作。所以我们号召作家多学些政治、经济方面的理论,多研究社会。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没有正确的观念,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不可能清楚地认识这场变革。
又如,一些作家投身改革还不够,较多的人是旁观、观察,通过采访来写作,真正深入地投身进去还不够。这次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扩展到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将要促进整个民族精神的大解放。要深刻反映这样一场复杂的变革,就要有深入的观察和丰富的生活积累。而我们的作家在这方面准备还不充分。
我们期望,在党的十三大以后,作家能更及时地投身到现实中去反映这场变革。时代在召唤,历史在召唤。
如果说,我们的作家曾从写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那么,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更应积极地参与反映这场变革,使后人通过我们的作品,看到和了解到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走过了怎样艰难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