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无废车间”的光荣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介绍东北某厂第四车间党支部在质量检查运动中的政治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1-24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无废车间”的光荣称号是怎样得来的?
——介绍东北某厂第四车间党支部在质量检查运动中的政治工作
编者按:东北某工厂第四车间党支部领导质量检查运动的经验说明,要使生产运动形成群众性的运动,关键在于作好党的政治工作。这一经验值得各地注意。
东北某工厂第四车间在开展质量检查运动中,由于车间党支部注意了对职工的政治工作,保证了运动的顺利开展,彻底消灭了废品,获得了“无废车间”的光荣称号。并在这一基础上顺利地展开了增产节约运动。
第四车间的党支部在质量检查运动开始时,便认定加强全体工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搞好质量检查运动的关键。因此支部首先召开支部委员扩大会议,统一党和行政、工会、青年团的领导思想,树立共同对产品质量检查的负责的观念。当时全车间工人的思想是比较混乱的。一般是强调“技工少,徒工多,机器不精密,材料不合规格”等困难;有的则表现了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认为“质量就是这样啦,没法再提高”。或者说:“要质量就别讲数量,要数量就别限制质量,那有两全其美的事。”或者认为质量检查是专找毛病,不解决问题。或者对质量检查存在着“过关”思想,设法躲过这一关。这些思想严重地阻碍着质量检查运动的开展。支部发现这些思想情况后,首先在支委会上进行分析批判,统一了认识,然后召开党员、团员及工人积极分子会议,动员大家向工人群众进行宣传解释,纠正这些错误思想。同时支部委员分工深入现场,协助党员、团员和工人积极分子,调查产生废品的原因,和大家商定改进的方法。当第一班发生废品后,支部委员即发动大家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了因为该换的刀具没有换,以致出现了废品。支部便通过这一具体事例,向工友们说明,一时疏忽,就会损害国家利益。号召大家要把工厂当战场,生产比作打仗;决不能粗心大意,否则就要失败。通过生动有力的实例教育,克服了工人群众中过分强调客观困难,而不多想办法的错误思想。使大家相信了只要主观上努力,产品质量是可以提高一步的。这一来,很多人反应:象这样的废活,过去产生过很多,就是没有找出原因来;今后一定要从主观上去想办法。
支部为巩固工人的生产热情,给质量检查运动打下稳固的政治基础,便领导全体职工修订爱国公约。将提高产品质量当作爱国公约内容之一。在修订爱国公约之前,首先进行了思想动员,着重说明了消灭废品、保证质量就是抗美援朝的实际行动。在修订爱国公约中,支部注意了与行政、工会、青年团各系统的干部实行具体分工,深入小组进行具体帮助。由党员、团员带动全体职工提出个人计划,经过几次讨论修改最后通过。支部采用了这种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不但使全体职工能够自觉自愿地执行爱国公约,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工人政治觉悟。
支部委员在运动中,又深入到各班去总结典型经验,全面推广。当发现某班某种产品的废品率,由百分之一降低到百分之零点二,最后消灭了废品;某种产品,完全消灭了废品后,又增加了一倍产量的新纪录时,支部委员即总结他们的经验,加以推广,使全车间找到了消灭废品的方法。
支部又利用壁报、黑板报、废品台、展览会、光荣榜、漫画等,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在发现废品后,便将损失的数量和造成损失的原因,以及对国家建设的损害,使用各种宣传工具,采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宣传,以教育大家。这样,就提高了全车间工人的政治责任心与积极性,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支部的推动下,第四车间全体工人,终于作到了在生产中全部消灭废品,创造了“无废车间”。增产节约运动就在这一基础上展开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