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阳翰笙与赵清阁的通信 灯下谈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02
第8版(副刊)
专栏:书简

阳翰笙与赵清阁的通信
灯下谈心
翰老:
月初寄赠给您一本刚出版的拙作小说《月上柳梢》,想已收到,乞正。此书乃四十年前旧作,前年进行了一番修订,重印的。为的纪念今年“七七”抗战五十周年,让人们,特别是青年读者,了解并记住这一惨痛的历史,我想“炒炒冷饭”或不无点滴意义。当然,旧作粗糙,不免落后于今天新文学的潮流。所以出版社怕卖不掉,只印了1400册,比建国前还少。我记得建国前初版还印两千册,那时人口仅6亿;而如今我们是10亿大国,图书馆成千上万,即使作为资料书收购,也何止这个销数?倘若果真卖不掉,我就打算自己买了送人,权当做点爱国宣传工作,不亦可乎(一笑)?尽管如此,一个出版社能够予以重印问世,已经是宽容了,因而我还是感谢他们的。
大作《风雨五十年》已收到,谢谢!印数4000,算多了。大作过去在《新文学史料》发表时都拜读过。有关追述“文委会”工作篇章,“附录”了“对时局进言”文件,是否此外还有两则文件,即“重庆文化界对言论、出版自由意见”及“重庆文化界呈中国国民党十二中全会请愿书”,这是去年重庆博物馆发现的,据说是“文委会”继“进言”之后不久,又发起的一次反法西斯斗争活动。文件不知出自何人手笔,写得锐利有力,正气昭然。我已交《新文学史料》于今年第一期发表了。您看到否?
《田汉文集》12、13两卷经棣华姊代催,现已寄来。田老的诗词浩瀚,真是洋洋大观!可惜他的诗词散失甚多,一时难以汇辑齐全,但已收集到的诗词、手迹,似不应遗漏阙如。田老赠我的还有些诗作和写的字,惜乎俱已罹劫,仅剩此两件(“文革”时也曾给我带来灾难,“黑帮”赞我,岂能无罪),然亦损毁甚重,只好重新装裱,妥为珍藏,以求不至湮没。睹物如睹故人,聊慰哀思耳!《文集》所收即此。
迁居一月,迄今犹感疲惫。但晚年能得此陶然安居之所,亦堪庆幸了。
春寒料峭,冷若严冬,珍重千万,切防伤风感冒,宿疾复犯。
今天难得振作精神,给您写此长信,聊当灯下谈心吧。
敬祝俪安
清 阁清阁:
3月22日来函获悉。得知你搬家已大致就绪,总算有了一个较适当的住所,甚欣慰。
函中谈到田汉诗作,心头不禁往事云涌。自“五四”以来,除了郭老以《女神》开一代诗风以外,田老是另一个大诗人。他虽然一生以戏剧家著称,但即使他的戏剧,也笼罩着诗的韵味。当今许多文艺青年对田老的创作不甚了解,不予重视,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
重庆博物馆发现的文委会继“进言”后的两个文件,我记忆模糊。你提供《新文学史料》发表,便于广为人知,很好,我得找来一阅。
转眼即将入夏,上海是炎热之地,对你的病体十分不利。你辛勤笔耕,果实累累,夏天必须很好地休养一下。烟台气候凉爽,海洋空气清新,去年我在那里度夏,颇得益。今年仍打算去。文联在那里新建了一座“文艺之家”,今年可能开放,最好你能去休养。
我的哮喘病已一年未发,自我感觉良好。我的体会,人到老年,心情宽畅是为至要。眼下正是气候多变的季节,望你多多保重。
政协开会,再次遇见许多老友,十分高兴,但毕竟年老了,几次会议下来,甚感疲惫。你的信也因此迟迟至今才复,乞谅。
敬祝安康!
阳翰笙 87年5月6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