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吕培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分析审计工作时说 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普遍 管理不严损失浪费突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03
第2版(经济)
专栏:

吕培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分析审计工作时说
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普遍 管理不严损失浪费突出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吕培俭2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对审计工作进行分析时指出,从审计查出的大量问题来看,目前不少地方、部门、单位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淡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比较普遍,损失浪费相当突出,国家资金流失严重,这些问题说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有很大潜力。
他指出,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盈利下降,亏损增加。有些企业盈利减少,亏损增加,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出现这个问题,就许多企业单位来分析,除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客观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据湖北省对审计过的10户企业分析,1986年比1985年利润下降或亏损上升计3600多万元,其中由于消耗上升、产量减少、质量下降、损失浪费等因素造成的有2700多万元,占75%。有一些企业盈利下降或亏损增加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其中有一部分是国家政策允许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生产经营原材料的企业乱涨价,把平价商品转为议价出售,牟取高额利润,用来乱上基建项目,乱发钱物,有的甚至将这笔钱隐瞒截留,放在账外,使国家财政减少收入。
(二)自筹基建投资规模过大。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缺乏全局观念,急于显露政绩,在国家自筹基建计划指标以外,用更新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等名义,盲目上基建项目,甚至乱摊派资金,搞了许多重复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有些地方政府根据审计查出的问题,采取措施压缩了基建规模。辽宁省今年上半年审计了304个自筹基建项目,总投资2.5亿多元,经审计,政府决定撤销、缓建了一批项目,共压缩投资6900万元。贵州省经过审计,将1987年省级财力安排的基建投资压缩了31%。湖南省长沙、株洲两市各有一项煤气工程,共需投资1.48亿元,1986年经审计查出资金缺口很大,省政府已决定缓建。这些情况说明,目前自筹基建规模仍然过大,但只要下决心采取措施,是可以压缩的,损失浪费可以减少,投资效益可以提高。
(三)滥引进设备,造成损失浪费。有些地方和单位引进技术设备时,缺乏调查研究,引进的设备长期闲置,有的甚至受骗上当,浪费了不少国家外汇。云南省昆明华兴电子合营公司,1985年花20万美元高价从香港买进国内出口的旧设备,主要责任人员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许多事例说明,引进设备中问题不少,必须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对不负责任或营私舞弊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要依法惩处。
(四)利用职权,乱拉挪用资金。国家每年都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各项事业,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利用职权,任意挤占挪用。据1986年对2200多个县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8000多个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的审计,共查出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盖办公楼、买汽车、经商办企业以及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金额4.2亿多元,占这些单位教育经费的5.7%。这说明,如果加强管理,使用得当,教育经费比较紧的情况可以有所缓和。乱拉挪用资金是经济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必须坚决纠正。
(五)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近几年来,一些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国家资金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是行政机关的经费、企业管理费增加过猛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国家机关挪用事业费和其它资金,购买进口豪华汽车,建高级宾馆、招待所,起了不好的带头作用。近年来,用公款宴请、送礼盛行,标准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在有的地方已经成为办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些挥霍国家资财的事情,不仅在经济上造成浪费,而且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
(六)有些地方财政管理监督不严,国家资金流失严重。一些部门、单位发生的违反财经纪律和损失浪费问题,暴露了财政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地方财税部门本身也有一些问题,有的超越权限减免税收,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截留、隐瞒财政收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