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火不侵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07
第8版(副刊)
专栏:

火不侵玉
王向东
翻翻古籍,我们的老祖宗也常为请客送礼这个问题烦恼。《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有句“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的名言,在那个剖腹藏珠蔚成风气的社会里,几乎是家喻户晓。于是王子安在《滕王阁序》中讴歌的那种“酌贪泉而觉爽”的清廉之士,就一直为人们所景仰。
这样的人有没有呢?有。和王子安同为唐朝臣民的人物之中,就有两个表现很突出。
一个是贵为宰辅的杜黄裳。《幽闲鼓吹》中说:“李师古跋扈,惮杜黄裳为相,未敢失礼。乃命一干吏,寄钱数千绳,并毡车子一乘,亦近直千缗。使者未敢遽送,乃于宅门伺候累日。有绿舆自宅出,从婢二人,皆青衣褴褛。问何人,曰:相公夫人。使者遽归以白师古,师古乃折其谋,终身不敢失节。”
一个是宰相的大舅子李廙。《国史补》记述说:“尚书左丞李廙,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权,尝造廙。延至寝室,见其门帘甚弊。乃令潜度广狭,以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这两段都是讲的因为自己品行正而使送礼者折服的故事。李师古给杜黄裳送礼,属于下级拍上级的马,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去送礼的人一见到杜丞相的夫人如此俭朴,马上来了个向后转,这就说明他至少从丞相夫人的俭朴之中,看出了丞相自己的为人。不敢去碰一鼻子灰。刘晏是李廙的亲戚,官比他大得多,看他门帘破旧得不能用了,暗暗量好尺寸,做一条在当时只能算作等外品的竹帘子给他,其动机大约只在关心下属,可是竟“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清德使上级敬畏,这在“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晋书·列传第六十》云:“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吴隐之到那里去当刺史,路经石门,有水曰贪泉,隐之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广州,清操逾厉。吴饮了贪泉之水,却仍然“终当不易心”。所谓“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难的是在面对财利诱惑之际,要有一股子正气。
刘禹锡曾经在《司空奚公神道碑》中说过:“火不侵玉”。白居易写“试玉要烧三日满”诗句时,自己加七个字的注:“真玉烧三日不热”。火不能烧灼玉石,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贪佞之火也烧不毁以清操自律的真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