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改革,要有勇气——部分大中型施工企业负责人座谈纪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09
第2版(经济)
专栏:

改革,要有勇气
——部分大中型施工企业负责人座谈纪要
本报记者 孙维
一石击起千层浪。《鲁布革冲击》成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举办的经营决策研讨班上的热门话题。这个研讨班共有80多名学员,都是大中型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其中有经理、党委书记,也有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在座谈会上,大家发言踊跃,情绪激昂——
“国外打法国内干”,行不?
对于鲁布革工程的高效率,大家有口皆碑。但鲁布革为何会创造出那么高的效率?化工部第三化工建设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学章说,我们公司1976年去安徽安庆市安装一套30万吨合成胺设备,2000多人一共干了两年多;同样是30万吨合成胺的工程,前年我们去孟加拉国安装,700多人只干了18个月。回来后主管局长问:“国外打法国内干,行不?”我们回答:体制不改革出不了高效率。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余家铭说,学鲁布革可以,你给我特殊政策,我们也可以打几个硬仗。交通部第三航务局第一工程公司副经理李正说,现在大家都说没有自主权,实际上国家给了的一部分权有些不敢用。一动真格的就会得罪上上下下一批人。你顶吧,风险系数太大。学习鲁布革,施工管理体制得变;施工企业改革,与之相关的其他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等,也得配套改革才行。
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
与会者都说:全国大中型施工企业的厂长、经理,几乎都成了“市长”。企业机构臃肿。余家铭说,日本企业(如大成公司)目标明确,一心一意搞生产经营,抓质量、抓效益。可我们的企业有许多国外企业所没有的职责,除生产经营机构外,还有计划生育办公室、老干部办公室、退休工人办公室、“五四三”办公室等等。原来我们想把武装部和保卫科合并,但市里不同意合并,说500人以上的单位必须设武装部。浙江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济师蔡汝庸说,我们去年行政上减了8个科,政工部门压了20多人,行政领导班子也改为“一正一副三总师”(正副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但上面会太多,都说要经理参加,没法应付。孙学章说,现在有点什么事上面都要求企业有一套班子,真是下面一根“针”,上面却有千条“线”。无奈何,我们只得三块牌子一人扛。
“临床医生”太少了
施工企业素质较差,而且多年来素质一直没多大提高,这是与会者又一个集中的话题。原煤炭部建安公司副经理丁振韶说,日本大成公司是知识密集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占整个公司的60%;而我们的施工企业大多数是劳务型的,技术力量薄弱,素质怎能不差?蔡汝庸说,现在是技术人员不愿到施工单位,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又都躲到行政机关,不愿到第一线去,“临床医生”太少了。大学毕业生的流向不合理,首先是满足科研单位的需要,其次是设计,再次是行政,而施工单位却很少分配给名额,他们自己更不愿意来。这一方面是因为施工单位太苦,另一方面也因为在科研设计部门可以多读书写论文,成为评职称的资本,而在施工第一线则整天忙忙碌碌,拿不出“成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有一条:今后没有取得实践资格的人不能提拔。安徽省阜阳地区建筑公司党委书记袁学敏说,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也有个提高问题,很多是知识老化,观念不新,适应不了改革的形势。拿我们来说,往往是习惯于过去那一套管理方法,在商品经济面前办法不多。
《鲁布革冲击》确实冲击了人们的思想。座谈会上,人们大声疾呼:不要等待观望,要象鲁布革人那样,站到改革第一线上来!改革,要有勇气,要有行动,有勇气、有行动就有可能取得突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