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深深的挚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09
第8版(副刊)
专栏:

深深的挚爱
肖复兴
24年前,我上初三,田老师教我语文课。那时候,他还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讲课充满活力。我最喜欢听他的作文讲评课。他讲得深入浅出,又能讲出好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常常让大家觉得这两节课过得极快,下课铃就响了。望着他夹着粉笔、课本、备课笔记一大堆东西,走出教室的背影,我总是盼望着下一节语文课能够快点儿上。
那时候,我怎么也没想到,在我和田老师年龄一般大的时候,也会夹着粉笔、课本、备课笔记一大堆东西,走上讲台,当起一名老师。
1974年,我在北京郊区一所中学当了老师。同田老师一样,教语文课。一次作文讲评,田老师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正是夏天,他戴着顶草帽,流了一脸汗。路不算近又是头两节课,要赶个大早呢。他拿着我为学生们刻写、油印的几篇作文,很是高兴,觉得我对教课挺认真。我笑着说:“别误人子弟呗!”
上课铃响了。我陪田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显得比往日安静许多,学生们睁大一双双眼睛望着田老师。我看见,在教室后面,学生们早已经为田老师放好了一把擦得干干净净的椅子。这两节课,学生们上得格外认真。大概因为他们老师的老师来听课的缘故吧,只是在讲课的间歇,学生们回过头瞥瞥正摊开本记笔记的田老师,目光充满好奇,也充满激动。
下课后,我送田老师到学校门口。教室的玻璃窗前挤满学生的脑袋,静静地望着我们。烈日当空,四周弥漫着田野清新的气息,我和田老师都显得有些激动,一时彼此竟谁也找不出合适的话说。他戴上草帽,只是向我挥挥手,便骑上自行车上路了。我一直望着他的背影消逝在尘土飞扬的路的尽头。我想他回到家要过中午了,大热天的,这么远的路,为什么非要来听我这两节课?我深深地体味到他的一番心意,那是对教师职业深深挚爱才有的心意。
我事后知道,那次回家的路上,田老师竟迷了路。其实,那路他很熟。看着自己的学生也登上讲台,他的心情很不平静。
1982年,我大学毕业,留在学院教写作课。象做梦一样,我又登上大学的讲台。上第一课时,田老师骑着自行车又匆匆赶来。是个初冬的天气,刮着北风,他从家里来正好顶风,我见他的脑门上挂着汗珠。象上次听课一样,他静静地坐在教室后面,摊开了笔记本。这一课是散文基础练习,我讲的是叶圣陶先生的《春联儿》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大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也很活跃,大概是田老师在后面为我坐阵助威吧?对于自己老师的老师,学生们都是特别尊重的。
下课后,田老师认真地对我这第一课提出意见。他尤其指出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应该融合进朱自清的家境情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才会更深切体会到朱先生望着老父亲背影的心境与内涵。同时,他没有忘记指出:我将《背影》中的一个字首读错了。
我送田老师走出学院大门,发现他的头上已经出现银丝。20多年过去了,他已经年近50,时光过得多快。20多年,他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如同风吹动着一面又一面的船帆,让他们驶向遥远的大海。看得见的是船帆,看不见的却是那风,默默地、悄悄地竭尽毕生力量,在吹拂着。
他对我说:“不要再送了,学生还等着你!”便蹬上自行车。他的腿脚已经大不如当年。他把自己的青春延续在我们学生的身上。我站在学院门口,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久久未动,一直到他的背影融进北京城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中,再找不着了……
这时候,我发现我的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本书。那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