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民间艺术之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09
第8版(副刊)
专栏:

民间艺术之宝
廉振华
中国皮影艺术,起源于劳动人民创造的剪纸艺术,后经过赋之动象,配之音乐、说唱而逐步演变成为皮影戏。影子艺术以其概括、简练、活泼、淳厚、生动的造型美,通过戏剧形式,汇入民间艺术之大流。
从历史的发展看,皮影艺术演变中的美是具有多种形态的。
从1953年山西孝义县上庄等村出土的元代(大德二年五月)古墓葬中发现的“孝义纸窗影戏坐骑图”壁画影子图像(可惜全被塌毁),以及必独村“纸窗影戏”世家艺人武炳伦等保存下来的明代“纸窗影戏”的残破影子中,可以看到南北宋后,经金、元时代而发展到明代山西影子的古老面貌。
这些影子以宋服装饰,掺和有元、明时代装束,是很独特的。雕镂之粗犷,简练而明快;造型之古朴,拙雅而优美,显示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风格。
影子由明代发展到清代中叶,已达到高峰,在全国形成三大系:西部的“陕西影系”(以华阴、华县为中心),东部的“河北影系”(以滦州为中心),以及南部的“二湖影系”(湖北、湖南)。
三大影系中影子可分两大类:一是“传统影子”,一是“新创影子”。两大类影子,各受当地风土人情、文化的影响,显示出万象纷呈,各绽异彩的景象。
其中以华阴、华县等为代表的西部影系,在发展中最为领先。华阴、华县等地,直接与山西相通,受到元代民间壁画艺术的影响,并与陕西东路影子糅为一体,使这一地区影子艺术犷细有致,繁而不乱,产生一种立体绘画之感。造型之严谨,设图之缜密,也为过去所罕见。
这一时期也是影子雕刻工艺上的大革新时期。雕镂刀具,由原来的简单刀式,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平斜式刀。同时出现了各种口型不一的成龙配套的模型打锉子母工具,用这种工具雕刻出的影子,刀线犀利,锉镂精湛,玲珑透剔,巧夺天工,其“美”之感,笔墨难举。
清代末年,反动腐朽的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宣布皮影戏是“邪恶”,诬陷皮影戏艺人是“玄灯匪”,张榜布示,捉拿残杀艺人,焚烧、笼蒸皮影子。
解放后,皮影艺术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目前,尽管遇到新问题,但皮影艺术的光彩是不会被埋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