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踏遍天山南北 开出地下泉水 给水工程团造福新疆各族人民 打深井780眼,完成28万余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普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0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踏遍天山南北 开出地下泉水
给水工程团造福新疆各族人民
打深井780眼,完成28万余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普查
本报讯 驻扎在世界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新疆军区给水工程团,进疆13年来,干部、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踏遍天山南北,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打深井780眼,完成了2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资源普查,向国家提交了24份水文地质成果报告,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水文地质资料。同时还为各族群众义务打井107眼,年总涌水量达7400多万吨,可供517万人用水和15万亩农田灌溉,为改变边疆的贫穷状况和繁荣边疆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新疆南部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连片贫困地区,严重的干旱缺水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给水工程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战士为解决各族群众吃水用水难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在边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合满乡,居住在这里的群众世世代代饮用的是融化的冰雪水。两年前,来到这里执行任务的干部、战士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克服了帕米尔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的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奋战在钻机上,打成了两眼日涌水量3000多吨的甜水井。
疏附县乌帕尔乡是维吾尔族群众集居的地方,由于缺水,几千亩农田长年薄收,大片荒地无法开垦,群众生活困难。给水工程团派出干部、战士和技术人员,奋战30天,打出5眼水井。粮食单产由原来的百余斤增加到300多斤,群众生活也得到改善。为感谢部队的支援,当地政府给团里送了“开出幸福泉,戈壁变良田”的锦旗。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包头湖农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近30年来,农场的1500多名各族职工一直吃的是苦水,农场的生产和职工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当地政府先后花钱10万元,打井7眼,全是苦水,被判为“苦水区”。正当农场被迫搬迁之际,今年4月,给水工程团详细勘察后,采取分层止水的成井方法,终于打成了一眼甜水井,结束了群众长期吃苦水的历史,根治了苦水带来的疾病。农场职工满怀深情地给部队送来“为民造福”的锦旗。
南疆铁路是国家的重点工程,为了解决铁路沿线职工和群众的用水困难,给水工程团的干部、战士风餐露宿,奋战60昼夜,打出6眼优质井,保证了施工的进展和铁路的畅通。给水工程团被新疆自治区领导机关誉为“开路先锋”。
(杨功成 吴恒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