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县委书记和他的“联系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0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县委书记和他的“联系户”
本报记者 杜若原
黄甲喜有一双坚实的腿。三年来,这位县委书记踏遍了岳阳县的山山水水。在不知疲倦的跋涉中,黄甲喜结识了一个又一个农民兄弟。
1984年底,黄甲喜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岳阳县委书记。从外表上看,黄甲喜没有一点“官相”。他属于另一种风格:朴实、温厚,平淡的表面包蕴着火烫烫的心。这颗心,和岳阳县千千万万普通农民的心一同跳动……
1985年春天,杨林村农民邓良才,冒昧给黄甲喜写了一封信。小邓外出学会了养兔技术,想办家庭种兔场,但他一无场地二无资金。小邓在失望之中,希望得到县委书记的帮助。黄甲喜从洋溢青春热血的字里行间,看出小邓是一个有志青年。他立即写了回信,给予邓良才热情鼓励,接着老黄又给乡里的领导写信,嘱咐他们一定支持邓良才。不久,邓良才的种兔场办起来了。在小邓的带动下,村里的农民纷纷养兔,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
新墙区四义村青年刘义来,1985年承包了一片荒山办家庭林场。可是他贷不到钱买树苗,这位老实巴交的小伙子去找谁呢?他想到了县委书记,就给黄甲喜写信。很快,黄甲喜给小刘回了信,另一封信则寄到新墙区农业银行营业所。
刘义来借到了贷款。但黄甲喜还不放心,担心小刘碰上别的困难。过了一段时间,老黄派人悄悄察看小刘的林场。这时候,树苗已经绽出嫩芽,泛出点点绿彩……
小刘和小邓并不认识黄甲喜,他们根本没有料到县委书记会写回信,会给他们“帮忙”。从此,他俩和黄甲喜成了朋友,心里话都说给县委书记听。
1985年6月,正当养兔紧要关头,邓良才与妻子闹矛盾,准备离婚。他把这事告诉了老黄。黄甲喜暗暗担心邓良才的养兔事业受到影响,他当时很忙抽不开身,便请县妇联主任去邓良才家调解,终于使小两口重归于好。过了两个月,黄甲喜下乡,顺路来到小邓家里,看到一家人和和睦睦,老黄才满意地离去。
黄甲喜以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在群众眼里,他不象一位县委书记,而是一位可亲可信的兄长、朋友。
新墙乡农民王魁,今年61岁。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家庭长期处在贫困之中。去年春天,他虎着胆子承包一片鱼塘,打算搞养鸡养猪养鱼“一条龙”。他上信用社贷款买鱼苗,遭人拒绝。无奈,王魁便向县委书记反映困难。黄甲喜当即批示民政局对王魁的计划进行可行性调查,然后尽量给予扶助。三天后,民政局的扶贫贷款送到了王魁家里。
时隔不久,黄甲喜上新墙乡检查生产,特意绕道十多里,来看望王魁。王魁连忙让座倒茶。老黄顾不上喝茶:“走,看看去!”从猪圈转到鱼塘,他边走边对王魁说:“要得猪鱼长,技术要跟上。”春华秋实。年底,王魁仅养鱼一项,收入1100多元。春节前,王魁进了一趟县城。他先向县委书记报告脱贫喜讯,接着去民政局还了全部贷款。
黄甲喜一直关注着这位年老心不衰的老人。今年春节刚过,他便带了几位干部来到王魁家,嘘寒问暖,了解情况,还送来了科技资料和扶助贷款,61岁的王魁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黄甲喜下乡,必看两种人——五保户、贫困户。1986年3月,黄甲喜带着四位干部来到黄岸乡大洲村扶贫。一进村,他就询问党支部书记:村里有多少困难户,有多少家缺粮缺农具。支书扳着指头,从村头算到村尾。这个只有34户人家的村子,每户人平收入不到200元。村里最穷的叫熊斗保,44岁。他36岁才娶亲,妻子智力低下。
这天下午,黄甲喜冒着早春的寒风,沿着羊肠小道,爬上陡峭的陈皮山,当来到熊斗保家时已累得气喘吁吁。只见熊家四壁透风,全部家当仅一把锄头、两把椅子、半边锅;摸摸米缸,还有两三斤米,熊家已经吃了两个月的无油菜。
黄甲喜不禁眼眶润湿。他当即掏出25元钱和10斤粮票,交给熊斗保。同来的民政局长现场拍板,拨出100元用于熊家买粮度春荒。
扶贫重扶志。黄甲喜和熊斗保促膝而坐,共同筹划在屋场四周栽上果树,养猪养鸡……回到县城,老黄发动办公室的同志为熊家捐献衣物、钱粮。冬闲时节,黄甲喜又将熊斗保介绍到城关做零工。去年底,熊家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一位县委书记,把普通农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心尽意地去做。在有的人看来,黄甲喜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老黄不这样看,他说,许多“小事”,实际上关乎一家人的生计,关乎一个人的失败与成功。如果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不管这些“小事”,而坐在办公室里谈论“大事”,那只能是一种“空谈”。
重要的是,黄甲喜在和普通农民的交往中,更加认清了形势,找到了发展岳阳县经济的“金钥匙”——
在丘陵地区,黄甲喜动员农户屋前屋后栽柑桔、果树,发展“庭院经济”;
山区地广人稀,适于植树造林。黄甲喜鼓励农民封山育林,建造“绿色银行”……
也常常有素昧平生的农民径直闯进黄甲喜的门,老黄都是笑脸相迎。他说:“人家来找我,一定是考虑了一段时间,做了一番准备,对我寄予期望。如果我将他们拒之门外,那不太伤人心了吗?”
去年,黄甲喜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前年,他在贫困偏远地区步行400多公里,访问了700多农户。黄甲喜总是与土地息息相联,他坚信,一条宽广的道路是可以用脚踩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