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中国农学会专家提出丘陵开发新思路 南方旱作农业潜力可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中国农学会专家提出丘陵开发新思路
南方旱作农业潜力可观
本报讯 中国农学会南方旱地考察组近年来多次对南方不种水稻的旱地进行考察与讨论,得出结论:南方旱地目前生产水平较低、潜力较大,进一步开发后有可能增产粮食150亿公斤,以及各种经济作物、水果和饲料。
南方农村寸田必争,相形之下,分布于丘陵山区的旱地却不受重视。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南方稻谷平均亩产325公斤,其中旱粮亩产只有110公斤。贫困是丘陵山区的普遍现象。据考察所见,许多地区农村人口年均收入实际只有150元至250元。产生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山大、坡陡、土薄、多灾,生产条件差,商品率低。主观上,对旱地农业重要性及其潜力认识不足,重水轻旱,因而长期未将旱地的合理开发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
专家们认为,开发南方旱地潜力很大。据统计,1985年我国南方13省市区(江苏、安徽只计淮河以南)共有耕地面积5亿多亩,旱地约占总耕地的40%。
南方旱地大部分水热资源丰富,比北方旱地好得多。在适当增加投入的前提下,10年内旱地亩产增加50公斤是可能的,即从目前的每亩110公斤,提高到160公斤。4亿多播种亩以3/4种粮食,那就可增产粮食150亿公斤。这样,完全可以解决华南与西南缺粮问题。另外,旱地增产比开荒投资要少得多,可行性也较大。除了粮食以外,南方旱地适宜发展经济作物与饲料,对南方以稻谷为主的农业是一项重要的互补。旱粮中的玉米、薯类又是主要精粗饲料的来源。
为了开发南方旱作农业,专家们建议:
主攻旱地单产,力争多数丘陵山区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并将南方丘陵旱地逐步建设为经济作物、水果与饲料基地;10年内再扩大推广带状多熟套作4000万亩耕地(现约2500万亩),每亩年增产125公斤,共增产50亿公斤;恢复基本农田建设并长期坚持下去,确保丘陵山区旱作农业稳产高产;鉴于缺肥仍是旱地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建议对丘陵山区化肥供应采取优惠政策,防止粮肥挂钩后对缺粮旱区的损伤;南方丘陵荒地资源不多,不宜提倡开荒;逐步将对山区的扶贫政策转为发展生产增加后劲的政策,建议建立“发展山区旱农专项资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