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残而不废——记苏州东菱电子仪器厂的残疾职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4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残而不废
——记苏州东菱电子仪器厂的残疾职工
张悦
1984年春天,江苏省苏州市有一家社会福利工厂陷入了窘境。在激烈的竞争中,厂里的主要产品滞销了。厂领导经过广泛调查论证,提出大胆设想:转产搞精密的电子仪器。
然而,厂里职工过半数是残疾人,能与同等企业竞争吗?这时,改革的春风越吹越旺,厂党委组织残疾人读报、参观,了解大好形势。一种自尊自爱的信念鼓舞着全厂职工和百多名残疾人昂首阔步走进了竞争的行列。
转产后更名为东菱电子仪器厂,聋人拉着盲人,痴人推着肢残人,向兄弟厂家求索资料,学习技术。别人看一遍能记下的,他们要好几遍;别人往返1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得花4个小时。没有机器,他们四处借贷,有时为了一台仪器要跑几十趟。望着他们挽扶摸索行路的身影,不少人洒下了同情的热泪,伸出了友谊之手。没有技术,他们就刻苦学习,厂房里、宿舍里、电灯下,盲人一遍遍地摸索盲文资料,默默地诵读,常常熬到深夜。有一对聋哑青年为了弄清频率的原理,一天竟打了9800个手势,胳膊都肿了;为了熟练操作,他们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女工王小英因患小儿麻痹双腿致残。新产品投产后,她负责仪器整机连线焊接工作。一个整机有200处焊接,为了做到严格区分,快速焊接,她做了一个模型,拿着烙铁不停地练习。焊点有大有小,有疏有密,要提高速度,必须使烙铁运用自如。可是,开始时点下去的焊锡不是大就是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白天在厂里练,晚上在家里练。家里的所有铁器,都给她焊得到处是锡疙瘩。有天晚上,她实在找不到带铁的东西,就跑到厨房在炒菜的铁铲子上面点焊起来。清晨,母亲走进厨房,拿起铲子一看,一根不长的铁把上竟有几百个焊点,简直成了一根小狼牙棒。凭着全厂工人的苦学精神,这个厂仅用一年就扭亏为盈。
当职工们深深舒一口气的时候,厂领导又提出向新的电子科学技术攀登,用产品技术的更新去迎接竞争的挑战。很快,一个攀高峰、攻尖端的热潮在职工中间兴起。
青年工人邹小良在周岁时,一场大病落了个双腿瘫痪。在群起攻关的日日夜夜里,他久久思忖:怎样为报效祖国多做贡献。他想到攻关必须博采各国的先进经验,可是厂里没有懂外文的技术人员,翻译说明书要去求助兄弟单位。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掌握外语。3年来,他一边工作,一边勤奋自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学英语。他还把单词写在手上、纸条上、衣角上、轮椅扶把上,一有空就背诵。节假日他很少外出游玩,总是伏案学习。妈妈见他那本来消瘦的身子愈加虚弱了,便把书给藏了起来。小良缠住妈妈苦苦哀求,闹得母亲只好“完璧归赵”。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他坐着轮椅走街串巷,与懂英文的人会话,请教一些疑难问题。有天夜里,轮椅撞在小桥旁的石头上,车翻人倒,跌得鼻青脸肿,第二天照样坚持学习。他凭着一股惊人的毅力,获取了英语高等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被厂里调到技术科,从事外文技术资料翻译。到技术科后,他准确无误地翻译了大量资料,为产品试制成功做出了贡献。
在东菱电子仪器厂,有多少个象邹小良这样的残疾人以顽强的意志,在企业竞争中做出了贡献,生产出了4种电子新产品。在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中,东菱电子仪器厂被评为先进厂。
厂长颜久星说,“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个窗口。人们往往通过观察这些人的生活,推断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所以我们不仅时时提醒自己要为残疾人排忧解难,还呼吁全社会都来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