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商亦有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4
第8版(副刊)
专栏:

商亦有道
东耳
中国是世界上商业出现最早的国度之一。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已有“贝二朋”、“贝十朋”的记载,可见那时已有了经济学家称之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贝”是那时的钱币;“朋”是钱币的计量单位。据历史学家说,武王伐纣之后,殷商的贵族成了“顽民”,失落了他们政治上的特权地位,也失去了土地,只好靠熟悉的伎俩,跑买卖谋生。不久,跑买卖的人便被称为“商人”。
商业当初曾是“顽民”的职业,为贵族所不屑为,又为农民所不能为,所以“士农工商”四业之中,商,总是叨陪末座。商,尽管在中国出现甚早,却始终不曾发达起来,因此经商之道,在中国也始终少有长足的进步。这又象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的中国,这些技术今天却大大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一样,足令国人自惭。其中的种种因由,大可留待专家们写成专著,以启迪今人。
这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商品流通领域的商业也备受青睐。“无商不活”,标志着认识上的提高;各种商业形式(国营的、集体的、个体的公司、商行、货栈、摊贩)的涌现,表明了实践上的发展。但是,随着商业发展的大潮卷入到商人行列中的各色人等,对商业之道,有些人似仍处于蒙昧状态。他们经商与其说是着眼于经济上的“活”,毋宁说是盯在钞票上的“捞”(与正常的利、赚有别)。“工农兵学商,大家来经商”,就表现出一种想从商业活动中捞一把的社会心理。
诚然,“利之所在,天下趋之”,做买卖总是想赚钱的。我从来就不相信什么“买一送一”、“不惜血本”之类的广告,除非那做买卖的是呆子或是那东西是没人要的滞货。但毛病就出在那些只想捞一把的人完全不懂经济规律,把买卖看成不受任何约束的摇钱树,以为可以随心所欲地漫天要价。你涨我也涨,你提价三成,我涨价一倍,弄得顾客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将国家正常的经济生活也给搅乱了。不从优质增产上打主意,只从提高价格上捞油水,岂非缘木求鱼?
于是,政府不得不着手整顿物价了。这整顿,大得民心。但是整顿的同时,似乎还应当普及些经商的道理。商亦有道,不得其道而行之,买卖是做不好也做不长的,是一种“自杀政策”。
自从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赫杰特齐写出了第一本《市场学》之后,市场学已经发展成一门研究产品购销的组织活动、市场变化规律和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以及如何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等问题的内容丰富的新兴学科,而且由之又派生出市场心理学、市场管理学、市场预测学、推销管理学、零售学、批发学等众多的分支学科。市场学的蓬勃发展,标志着商业活动异常活跃的国家,对商业经济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在逐步加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的理论家加快对社会主义商业活动规律的认识。因此,人们赞赏研究商业改革的理论家,尽管他们可能会出现失误,却不敢赞同自己不探索而一心一意搜集探索者、改革者的缺点失误的评头论足者。同时,还需要向各种经商的人普及经商之道,使他们成为懂得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律的有道之商;而不懂客观经济规律,目光短浅,只会靠乱涨价、靠坑蒙拐骗牟取非法暴利的则是无道之商。只有使有道之商日益加多,无道之商才会日益减少。因此需要从政策上鼓励有道之商的“信”,打击无道之商的“奸”。整顿,不是几次突击检查就可以完成的,大好转还得使消费者对奸商实行有效的监督,从法律上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