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走向艺术的殿堂——记中国吉他艺术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5
第8版(副刊)
专栏:舞榭歌台

走向艺术的殿堂
——记中国吉他艺术节
江凌
不久前,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北京吉他学会联合在珠海举办了1987年中国吉他艺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300来名吉他好手同阿根廷、奥地利、法国、日本、西班牙、美国以及香港地区的20多位吉他大师一起参加了这次盛会。
吉他传入中国已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但真正广泛流行只是近几年的事。吉他以其优美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及动人的旋律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曾有统计表明,中国的吉他爱好者人数逾千万。例如,解放军平均每个连队有四五把吉他,大学生中的爱好者更是不可胜数,省、市一级的吉他协会已有20个左右,在许多地方业余吉他学校和训练班成了热门。而且,吉他也开始进入农村,正在满足人们音乐生活上各种层次的需要。
中国吉他艺术虽然普及迅速,但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由于它的历史短,又由于大多数爱好者文化艺术素养较差,真正突出的名家高手还不多;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中至今还没有专业学吉他的学生;吉他手演出的机会很少,难得与世界同行交流;我国吉他制作技术也不高。所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中国吉他艺术的提高。有人曾形象地把吉他目前的处境概括为:马路边消遣的玩具,舞台上的道具。
此次吉他艺术节使我们大开视野。古典西班牙吉他、弗拉门哥吉他、指弹吉他、夏威夷电吉他、吉他合成器等各种形式和流派,色彩纷呈。法国吉他艺术家居梅演奏的各种风格的乐曲,维妙维肖地模仿了竖琴、大鼓、低音贝司等乐器,音色变化丰富,这些都表现了他对音乐作品深刻的理解。奥地利科比尔查弹的曲子清晰有力、技巧娴熟。阿根廷伊尔玛在演奏时表现出对完美艺术境界的创造和追求。来自西班牙的门瓜尔、克莱蒙特吉他二重奏,默契得如同一人。被誉为指弹吉他流派的先驱者的约翰·斯特罗普斯的演奏则具有强烈的现代节奏……面对各国的吉他表演,中国的演奏者们也从自己特有的民族审美心理中创造出独到的演奏风格。从他们的演奏可以看出,他们正在尽力追求较高的艺术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正在把自己的审美心理提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而不是只沉湎在一般的消遣娱乐,满足于街头巷尾的哼哼哟哟。象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的学生、10岁的杨雪菲,虽然是这次艺术节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她已能弹上百首曲子,具有自家的风格追求;李津是华北油田六○二二钻井队的一个钻井工,虽然生得一双劳动的大手,但弹得一手好琴,委婉、激扬,哀愁、欢快,尽收其间。从杨雪菲、李津等人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的吉他艺术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