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陷于严重危机的黎巴嫩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6
第7版(国际)
专栏:

陷于严重危机的黎巴嫩经济
本报记者 安国章
最近,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连续发生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成千上万的各界群众走上街头,高举“反对战争”、“反对饥饿”、“要工作,要饭吃”等标语,要求尽快结束内战和改变日益严重的经济形势。黎巴嫩人民反战争、反饥饿的斗争正在向首都以外地区扩展。
黎巴嫩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是在政府取消对石油的补贴之后爆发的。黎巴嫩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是中东地区主要的金融市场。以色列的侵略和掠夺,外国势力的存在和争斗,国内各派势力的对立和武装割据,使黎巴嫩饱受了长达12年的战乱蹂躏,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质损失。据报道,目前,黎巴嫩经济和财政状况已濒临完全崩溃的边缘。在这个80%的消费品依赖进口的国家,今年头7个月的通货膨胀率为140%,预计今年底将达到300%。今年黎巴嫩预算赤字为800亿黎镑,国家债务高达1958亿黎镑。据传,黎镑还将继续贬值,即从目前1美元兑换310黎镑跌到350黎镑。在黎镑贬值、物价上涨的同时,工人的实际工资却大幅度下降,最低工资每月只有11美元,人均年收入只有400美元左右,不到1974年的1/4。现在,大约有25%的黎巴嫩居民处于贫困线以下。黎巴嫩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仅两亿多美元,而每年黎巴嫩政府为进口国内所需石油和小麦就需支付5亿美元。现在国家的石油储量只够两个半月的需求。今年8月初,黎巴嫩代总理胡斯建议出售或抵押20%的黄金储备,以应付自黎巴嫩内战以来国家面临的最严重的财政危机。
据有关经济界人士分析,造成黎巴嫩“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连年的战争。据统计,从1975年战争开始到1986年,战火摧毁了黎巴嫩60%的工业,破坏了15000家旅馆和14000家商业机构,90多万人死伤,几十万人离国出走,15万人无业或失业,失业率达20%。外汇大量外流,曾经长期繁荣的黎巴嫩金融市场正在日益凋敝。连续12年的战火给黎巴嫩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500亿黎镑。
为挽救陷于危机的国家经济,黎巴嫩政府一方面努力稳定国内的政治形势,另一方面广泛寻求国际经济援助。为此,黎巴嫩各派正在商讨成立新的各方满意的政府,以便尽快解决黎巴嫩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最近,杰马耶勒总统出访了阿尔及利亚,希望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关系,并劝说叙利亚利用其特殊作用和影响缓和黎巴嫩国内宗教派别间政治分歧和武装冲突。杰马耶勒总统在加拿大出席法语国家首脑会议时,要求与会国对黎巴嫩提供经济援助。据报道,黎巴嫩代总理胡斯也出访海湾地区,与海湾国家领导人讨论解决黎巴嫩问题的途径,并要求海湾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为黎巴嫩提供石油和小麦等项经济援助。
长期以来,黎巴嫩问题得不到解决说明,经济形势不能不受到政治形势的制约。当前,黎巴嫩境内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分歧又难以弥合,致使战火不息,经济情况也随之每况愈下,深重的经济危机更加剧了国内政局的动荡。因此,在黎巴嫩境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实现真正和解以前,黎巴嫩经济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本报开罗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