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标语口号的妙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6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标语口号的妙用
李百臻
前些日子我到一家小吃店吃早点,只见女服务员用乌目皂眼的手给顾客拿油条,她身后墙上的标语却赫然写着:“贯彻《食品卫生法》,堵住病从口入关!”我试探着问这位服务员:这标语什么意思?没料想她的一番言论却使我目瞪口呆:“《食品卫生法》也不知道?还是考俺咋的?不贯彻行吗?要不是俺这样贯彻,你们这些个吃油条的小命早玩完啦!”好象她是在以实际行动贯彻《食品卫生法》似的。
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几乎每家医院都有“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标语。走进旅馆,便有“宾至如归”、“顾客您好”、“旅客之家”和“为您服务”的字样映入眼帘。商店里的标语就更目不暇接了:“文明经商,礼貌待客”、“顾客在我心中”、“将心比心,假如我是顾客”;若在大街上散步,标语可称得上是一瞥即是:“依法整顿市容市貌”、“建设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保持道路畅通,保证交通安全”、“五讲四美,文明用语”等等。
标语看多了,再看与此相关的行动,那意识流便不断流出。标语的功能,诸如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不可否认的。鉴于标语潜移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内容的抽象,我们不能庸俗地要求,一条标语一贴上,就象伤湿止痛膏那样,十分钟内立见效果。也不可能指望出现奇迹,标语一贴,大家就都围上振臂宣誓,一切照办,全部落实。标语中也确有不少实实在在的内容,可以立即付诸行动的。我曾作天真之想:各行各业如果认真地把标语的内容变成行动,不,哪怕只兑现一半呢,我们的事业要比现在兴旺发达得多。一家报纸曾在头版显著位置呼吁:什么时候把墙上的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就好了!然而,据我观察,官僚主义不除,口号难变行动。由于历史、现实和体制的种种原因,这种“墙上画饼”已经和官僚主义紧紧地粘连在一起了。
标语一旦变成“有力贯彻”的徽记和幌子,就可以供一个部门配戴和招摇;标语一旦变成程式化的象征动作,就宛如京剧演员的“喝酒”,动作夸张得很,但那杯中却是滴酒没有,锣鼓唢呐却煞是大宴。总之,标语一旦变成一种群体行为的终止,而不是开始(本来是宣告行动的开始呀),这标语就不如没有的好,省得变成官僚主义的自我讽刺。因为在这种表面的轰轰烈烈所形成的气候里,常常酝酿着悲剧。何以见得?有火为证——
去冬今春,社会各界和不少机关部门,对大兴安岭的防火问题发出许多警报和建议。大兴安岭的一些林场接到警报以后,便大写标语以示贯彻:“护林防火”!“提高警惕”!有的还把《森林法》全文恭抄在墙上。结果呢?象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位“贯彻”《食品卫生法》的女店员带来的是超标准量的大肠杆菌,林场的“贯彻”带来的却是燃烧25天的大火!
但是,对于官僚主义者来说,标语口号是万不可少的,否则,靠什么混日子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