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锤炼在军营中——复旦大学生军训生活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7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锤炼在军营中
——复旦大学生军训生活侧记
朱品昌
太湖之滨某师教导团练兵基地。群山环抱、军旗飘扬的阅兵场上,17个整齐的方阵通过检阅台,千余双脚踩成一个鼓点,千余副喉咙汇成一个音符。阅兵式、分列式完毕,紧接着是娴熟自如的冲锋枪分解结合,虎姿雄风般的军体拳,齐刷刷的单个徒手队列教练,利索逼真的单兵战术基础动作表演……这支特殊的部队,完全由上海复旦大学学生组成。
“这些大学生迈进军营才一个多月,成果如此喜人,出乎我们意料”。7月29日,前来检阅的国家教委、上海市和复旦大学的领导,伴随着鼓掌声感慨道。
许多一个多月前穿着牛仔裤、幸子衫的白面书生,自从汇入“国防绿”的行列后,才深深懂得:军人庄严的仪表、刚毅的气质和令行禁止的作风是从哪里来的。
外文系学生徐朗,在家是个独生娇女。她爱好艺术体操,怕军训晒黑了皮肤,来部队时带了6瓶五颜六色的进口高级防护霜。一连几天的队列训练,累得她腰酸腿疼。在连队干部战士和学校辅导员的启发下,在同学们苦练精神的影响下,她不怕紧张艰苦,刻苦磨练自己。大热天队列、射击训练后,吃不下饭,连续呕吐,班排长劝她休息。小徐带着药片坚持上训练场,有时晕倒了,在树旁靠一会,又继续练。冲锋枪射击训练时,她一卧一瞄就是大半天,早上和课余饭后还进行长跑、爬山等体能训练。后来,她在队列中定型,能坚持一个半小时,5公里越野中成了一只“头雁”,队列、射击、军兵种知识、军事地形学等7门科目考核,均取得优秀。
一个多月军训生活,大学生们流汗最勤、吃苦最多的,要算是单兵战术基础科目训练。某团教导十连三排30名新闻系大学生,担负为全团军训学生作示范的任务。那几天,老天好象是故意考验他们似的,时而烈日如火,把大地烤得发烫;时而雷雨阵阵,把训练场搅得一片泥泞。但只要教员一声令下,不管脚下是灼烫的沙石地,还是水汪汪的泥坑,同学们一个个手持钢枪和“炸药包”,毫不迟疑地卧倒、起立、跃进、滚进、匍匐,动作是那么神速、逼真。军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呈现斑斑盐渍。手上、腿上、胳膊上“挂了彩”,崭新的军装、解放鞋磨烂了。一个星期的摸爬滚打下来,学生们的脸庞都变成了古铜色。阅兵那天,部队战术训练行家们观看了他们的表演后,评价说:与战士的战术示范班毫不逊色。
一个周末的夜晚,某团教导五连的大学生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观看《米老鼠和唐老鸭》。突然,“?”一阵哨音,班务会开始了,学生们没一句怨言,迅速回到了各自的班排。家住内蒙古的经济系学生林洋,军训中收到关于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病故的电报,连队批了他9天假。丧事还没料理完,家里亲人再三要他给部队打个电报,续几天假,他说:军训期间,要严格遵守部队规定。他说服了亲人,提前一天星夜兼程,到军营已是晚上11点多了。林洋敲开连长宿舍的门,及时销了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