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生产主力军 战时后备军 华北地区崛起一支新军 北京军区预备役部队训练有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7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生产主力军 战时后备军
华北地区崛起一支新军
北京军区预备役部队训练有素
本报讯 大炮、坦克、激光等一向由正规部队指战员操纵的先进武器装备,而今在华北地区被一些训练有素的工人、农民熟练地操纵手中。这些平时生产第一线的主力军,战时将是坚强的国防后备军。9月16日,北京军区召开会议,检阅并总结了这支预备役部队组建4年来的成果和经验。
华北地区预备役部队组建于1983年,短短4年,已由单一兵种发展到拥有步兵、炮兵、装甲兵、工兵和防化兵等多兵种的强大后备力量。这支队伍99%的成员都处在生产第一线。为既不影响生产,又使训练落到实处,各预备役师、团积极摸规律、找特点,进行科学安排,在农村尽量避开农忙季节;在厂矿机关尽可能抓住工作相对稳定的时机。他们采取基地集训和分片轮训的方法,较好地保证了训练人员、时间、内容、质量的落实。经过考核,全区预备役部队及格率达99%,平均成绩均在良好以上。
自觉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在两个文明建设中锻炼部队,是华北地区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一条主要经验。他们把采取各种措施参加地方两个文明建设作为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实际行动,一是创办以预备役官兵为主的经济实体,坚持走以劳养武、富民强兵的路子。如雁北预备役师无线连创办的砂器厂,投产一年就实现产值25万元,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而且增加了预备役部队的收入。二是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培养部队战斗作风。天津预备役部队成建制地出动4000多名官兵,参加天津市外环线建设,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又锻炼和提高了部队野外生存的能力。4年来,华北地区预备役部队共承担了地方重点工程建设32项,参加抢险救灾1.5万人次。三是开展“做文明战士、创文明连队、建文明村镇”的活动。目前,华北地区预备役部队共建文明点1200多个,扶贫点1300多个,既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同时也扩大了预备役部队的影响。
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何其宗、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杨白冰和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张响贤 王子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