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在改革开放中立足省情扬长避短 浙江国民经济突破“双千” 总产值逾一千亿元,人均国民收入逾一千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8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改革开放中立足省情扬长避短
浙江国民经济突破“双千”
总产值逾一千亿元,人均国民收入逾一千元
据新华社杭州九月十七日电 (记者许京龙)一向缺煤少电的浙江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巨大动力,国民经济首次突破“双千”大关。最新的一九八六年度统计数字显示:浙江社会总产值逾一千零三十六亿元,人均国民收入达一千零四十二元,分别为改革前一九七八年的三点八七倍和三点五九倍。这意味着在最近的八年中一个浙江已变成了三个浙江。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全省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力已从耕地上转移出来,开始从事包括运输业在内的各类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其中,常年在外走南闯北专事供销的农民不下三十万人。约百分之七十的乡镇企业产品已辐射到异省他乡。全省农产品的商品率已达百分之六十点四。在居商品主导地位的七十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浙江过去只有三、四种可在国内大市场上争雄,现今已有五分之一的产品在全国叫响,市场占有量不断上升。
此间经济界人士分析认为,浙江这几年所以能后来居上,主要是立足省情,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突破:
——冲破“小而全”的束缚,走依托国内大市场之路。浙江省缺煤少电,原材料工业比较薄弱,为摆脱这一困境,多年来搞“夺煤大会战”,大办钢铁厂,结果得不偿失。改革开放后,浙江注意利用全国出现和形成的各类市场,取天下之长,补己之短。他们冲破狭小的地域观,从“以白换黑”(大米换煤炭)与外省物资协作开始,到向市场购取,进而发展到现在向外地投资补偿取得资源,走上了一条依托国内大市场之路。
——扬己之长,充分发挥轻、小、集优势。浙江的工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是以轻纺工业为主,小型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占大多数的省份。在发展商品生产中他们充分发挥这些企业“船小掉头快”和经营灵活的特长,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扶持新军,把乡镇企业视为发展商品生产的战略一翼。浙江“七山一水二亩地”,人均耕地不到七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省大力扶持和发展乡镇企业,使多余劳力离土不离乡,推动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他们重视发挥农民企业家、经营家、能工巧匠以及各种能人的作用,并在信贷、税收、工商管理及技术等方面实行鼓励政策。目前包括联产、个体在内全省的乡镇企业已发展到四十二点九万家,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二百八十多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多。去年这些企业的产品外贸收购额达八点四五亿元,大批产品从“田野走向世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