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三次投标失利说明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8
第2版(经济)
专栏:冲击引起的思考

三次投标失利说明什么?
水电部第八工程局 曾文虎
我们水电部第八工程局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职工队伍素质较好的大型水电施工队伍。在十年动乱的岁月里,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地建成了我国石灰岩地区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曾被国务院授予“先进施工企业”的光荣称号。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我局积极参与社会上的投标竞争,可是,在广西桂平航运枢纽工程、福建水口核电站土建工程和云南漫湾大坝浇筑这三项上亿元的大型工程投标时,却均告失利。
是我局投标方案落后么?不是!问题在于“婆婆”作梗,方案最佳反而落榜,因而有些职工嘲弄地说,这是“中国式”的投标。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广西桂平航运枢纽工程。我局与交通部四航局合作参与投标,我局方案指标最低,工期最短,材料较省,大大优于第二标方案。可是,有关单位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棒打鸳鸯”,硬要拆散我局和四航局的伙伴关系,让第二标单位中标。
在云南漫湾工程投标中也碰到类似情况。我局应水电十四局的邀约,结成投标伙伴,经过反复磋商,制订了比较先进的标书,这时,有的“婆婆”又插进手来,硬要塞进一个新的伙伴,并提出许多原先没有的附加条件,使我局处于为难境地。
从我们第八局三次投标失利说明,要使改革顺利进行,必须冲破行政干预,建立健全必要的经济法规加以保证,否则,投标招标将徒具形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