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博物馆职能的演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8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博物馆职能的演变
彭常新
在人们的印象中,博物馆是保护文物的场所,是以静态的陈列、严肃的主题向观众进行理性教育的场所,意识到它还是娱乐场所的人不多。但观众的心理正在产生变化,在获得教育和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感官的欣赏和感情的满足。上海博物馆新的“青铜器陈列”展览,让观众意外地得到了美的享受,特别是妙趣横生的讲解,更引人入胜。这样的博物馆,顺应了观众的心理变化。但从一些博物馆门可罗雀的现象来看,几十年一贯制的模式,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陈列,枯燥单调的内容,无疑使一度热心的观众索然无味,不再问津。这样的博物馆,实际停留在这一事物刚刚诞生的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陈列艺术品的博物馆是为了把藏品展示给有同样兴趣和一定身份的人、展示给古物鉴赏家和学者而建立的,任何认为收藏者的责任是使更广泛的观众也对此感兴趣并且增进理解的想法,均被认为既荒唐又可笑。然而历史的进步,冲破了这些陈规陋习,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博览会之后,博物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社会地位,它们向观众敞开了大门,吸引了各阶层的人,也使当政者们认识到博物馆的科学、艺术和实用的展览从整体上来讲是全社会的正当需要。从此以后,博物馆的职能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可以这样认为:博物馆一切工作的目的是将其科学研究的成果用实物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媒介,以这一特殊的语言去同观众交流思想与感情。观众作为欣赏者,实际上是在一次鉴赏的精神享受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今天博物馆的职能,教育与兴趣之间的界线应当说已非常细小。哈尔滨有一个东北烈士纪念馆,在严肃的主题下,以小分队的形式将博物馆的活动带到基层,用小型展览、诗歌朗诵、革命歌曲小合唱等方法将烈士的精神传播给观众,受到社会的好评。在天津戏剧艺术博物馆,观众不仅可以浏览京剧、昆曲等剧种、流派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还可以在幽雅的古戏楼里欣赏到一出具有高水平的传统剧目的表演。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非洲和东南亚一些博物馆的成人教育计划由于同传统音乐、戏剧和舞蹈的表演相结合而受到欢迎,即使是展示历史内容的博物馆,对儿童和成年人仍有着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是一个充满珍奇、充满浪漫色彩的场所。英国的一家“针博物馆”,将工业革命时代制针作坊的全部机器及制作工序均完美地保留下来。观众置身于灰暗的工棚和刺耳的噪声里,感到一种无可名状的刺激。
利用表演艺术、专题讲座、博物馆之友、影视录像、流动展览、文化包(一种学校教育方法)等生动活泼的方式,以及内部陈列手法上的电子化、生态化、艺术化、美学化,将有助于改善展览的环境气氛,提高陈列质量和社会效果。那种认为博物馆只能是人们接受严肃教育的严肃地方,各种有兴味活泼的活动方式等于在神圣教堂里唱醉歌的认识,将会渐渐为新观念所取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