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编辑·作家·战士——纪念孙伏园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8
第8版(副刊)
专栏:

编辑·作家·战士
——纪念孙伏园先生
商金林
孙伏园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个年头了。
孙伏园是鲁迅的学生,参加过五四运动。1919年,孙伏园担任了《国民公报》副刊的编辑,开始了“报人”生涯。他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1年10月12日,《晨报副刊》创刊,由孙伏园主编。翌年5月5日,《晨报副刊》发刊了《马克思纪念》专辑;11月7日,发刊了《俄国革命纪念》专辑,就当时来说,开风气之先。孙伏园广交朋友。他以《晨报副刊》为园地,发表了李大钊、鲁迅、瞿秋白、叶圣陶、冰心等人的作品和译文,对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就是在《晨报副刊》连载的。
北伐战争时期,孙伏园在广州见过毛泽东。他担任武汉政府机关报《中央日报》主笔兼副刊主编期间,在《中央日报》副刊上发表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大革命失败后,孙伏园曾有过一度的消沉和彷徨,1928年去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求学。从法国回国后,他不愿意在当时的政府官办报纸中任职,应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领导人晏阳初先生的邀请,到河北省定县主持平教会平民文学部的工作,主编《农民报》和《民间》杂志,编撰平民读物。他身穿定县土布做的长衫,头戴定县人喜爱戴的兔皮帽,和定县人民打成一片。1937年春,华北局势紧张,平教会在湖南长沙设立办事处。孙伏园到长沙担任衡山实验县县长。其间曾多次拜访过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主任徐特立。他们在法国留学时相识,感情较深。在徐特立的帮助下,孙伏园对我党的抗日战争主张有了较多的认识,把长子惠迪、次子惠畴送到延安(由徐特立、林伯渠介绍),进“抗大”和“陕公”学习。
1940年初,孙伏园任《中央日报》的主笔和“中央副刊”的主编。他曾用“中央副刊”的10个版面刊载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撰文称颂《屈原》是中华民族的“新正气歌”。《屈原》上演时,他还扮演了剧中的一个角色。蒋介石见报后大骂:《中央日报》有共产党!结果孙伏园被赶出该报。抗战胜利后,孙伏园应邀到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执教,并兼任《新民报》的主笔。1950年春,孙伏园来到北京,任出版总署善本图书馆馆长。
孙伏园一生追求进步。他的散文和游记淡而有味,远而可亲,在散文百家中别具一格。1962年8月4日,陈毅副总理光临孙伏园寓所,畅叙友谊。他们于1926年在刘和珍烈士追悼会上相识。陈毅副总理对孙伏园的一生作过较高的评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